笔趣阁

富士小说>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小白有点白 > 第23章 联军崩坏人心如鬼(第2页)

第23章 联军崩坏人心如鬼(第2页)

袁绍的喉咙哽了一下。

刘备拱手:“诸公,今日之议,不如暂缓。”他语气柔,却救不了一张即将破的纸。纸面被风一吹,皱纹就深一条。

郭嘉没有进盟帐。他站在帐后阴影里,听风,听怒,听那些要藏不藏的羞。

他低声对许邶:“执法纪要,写好,挂两个门。把‘借柴不还’写清,把‘误判’写清,把‘昨夜角音延半息’写清。人看见了,才会相信不是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许邶领命。竹板“嗒嗒”敲着木边,一行行黑字延着风晒干。

纸上,李老四的名字后写着“除误”。围观的人群里,有人皱起的眉慢慢松开,有人从嘴角挤出一声哼,还有人抬头看了一眼中军旗,像第一次看懂了“齐”字怎么写。

【时序角标:午初|外市小道】

小市的盐车再过关。角门“内卫”的假牌已被卸下,真正的线从“伪”的脚印里显形。

许邶躲在草垛后,眼睛红得像熬过夜的火。他不追,不喊,只记。他记“谁”“何时”“哪一处”,再记“手茧”“说话的口音”“走路踩板的音色”。

竹板上,三个名字慢慢连成一条细线,线头指着某诸侯营的牙帐。

郭嘉接板,只写了一个字:“缝。”

“今天不缝。”他又写,“看。”

【时序角标:未初|曹营外廊】

风里有人说笑。笑意像清水里的油,薄薄一层,抹不开。

郭嘉站在廊檐下,目光落在安籍台的木牌。他让人给“近道之地”的老人了小木签,签上刻一个“先”字。他想把这个字刻进更多人的骨头里——先到的人,先吃饱;先动的人,先占位。

“奉孝。”曹操的脚步由远及近。

“在。”

“诸侯那边,已经有人借口‘护郡’求归。”曹操把手负在身后,语气不缓不急,“你要什么?”

“要风,不要追。”郭嘉答,“有人走,就有人看。看见谁先走,谁后走,谁借故修马掌,谁把旗收早半刻。只要有人第一步迈出去,第二步就多两个,第三步就成一队。我们只把‘安籍台’撑稳,把粥熬足,把牌挂好。”

“你不杀?”曹操似笑非笑。

“杀,今天不值。”郭嘉道,“人心像鬼,你越追,它越躲;你把灯挂高,它自己露。”

曹操短笑一声:“本侯扛名,你下棋。”

【时序角标:未末|诸侯营·牙旗交接】

风把两面牙旗吹得打在一起,咬了一口又分开。

值更小校举旗时多抖了两下,抖掉了半根长须。旁边有人立刻记在袖里的纸条上。角门的“伪”被抓,马甲四具的去向却还没收回来。

牙帐中,那位诸侯的心腹从大袖里摸出一张薄纸,纸上两个字:“归郡”。他把纸轻轻塞在案下,眼神往北撇了一寸——天空正被远处的火映得亮。

“今日散盟?”他低声问。

“今日不必。”主位的人眸色阴,“明日。”他把“明日”两个字咬得很轻,却像把一支细针插进这张已经皱裂的纸里。

【时序角标:申初|曹营·军师府】

《醒军十二条》填到第七条:

六、盗讼之;

七、军与民之隔而不离。

郭嘉停笔,抬眼看窗外。他忽然意识到,“青萍之末”这四字,不只是风起的比喻,也是人心起意的模样:不是轰然,是先有一片小得看不见的涟漪,绕着石头打转。等你以为没事,水已经把岸下掏空。

“风,起来了。”他对自己说。

黑影在心口轻轻游了一圈。他没有给它更多的“肉”,只让它借一口气。他害怕一种东西——不是死,是把自己活成只有‘局’没有‘人’的那种样子。

他又想起李老四的手。那双手在他心里越描越清,像给他胸口埋下一枚能压住龙气的石头。

【时序角标:申末|盟帐】

“洛阳已被火,城中人出如潮。”游骑的报告打断了还算体面的议程。

人群的气味突然变了,像一锅水里被撒了盐,立刻咸起来。有人说“应西进”,有人说“各守州郡”,有人说“董卓将去长安,虎牢之争失其要”。

袁绍的手按在案上,指节白;刘备的眼里有水,不是泪,是忍住不让眼睛太干。

“散!”不知谁先吐了这个字。它像一粒砂进眼,立刻有更多的砂跟着飞。散,是个好词;它让每个人都有理。谁都有理,便没人有罪。

【时序角标:酉初|联军营道】

第一支要走的队伍,收了旗。旗杆从土里拨出的一刹,泥里“啵”的声音很小,却像在谁的胸腔里断了一根筋。

第二支紧跟,理由是“马掌需换”。第三支说“粮不继”。

第四支索性不说话,只悄悄往后退了一里半,然后宣称“防侧翼”。“防侧翼”三个字落地,地上就多了五十道鞋印,鞋印只往一个方向。

有人吵起来。吵的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吵,只知道别人走了,自己不能不走;别人不走,自己也不想留下。

人心像鬼,白天躲在话里,夜里躲在影子里。它们不愿意被灯照,可越不想被照,影子越长。

【时序角标:酉正|曹营·营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