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 第44章 天衣无缝的伐徐之策(第1页)

第44章 天衣无缝的伐徐之策(第1页)

夜色像被薄薄的黑绸盖在营上,星火在绸底下透气。

中军大帐里,案几铺着一幅被反复展卷到生出柔光的蜡纸图,图上没有繁缛的山川画意,只有几条直来直去的线、几个被墨点重重按过的井字,还有一圈用细刀划出的浅痕,像缝。

郭嘉坐在案前,右手无名指上那枚刻“清”字的环映了一线冷光。他用指腹在图上的浅痕上轻轻摩过,像裁缝在最后一道暗缝上按一按,确定不走线。

帐门掀起,风先进来,带着草与盐的味道。随风而入的是荀彧与程昱。夏侯惇没有等通报,掀帘便闯,盔沿里“清道”二字在火光里闪了一下。

“奉孝。”荀彧看了一眼那幅既不像地图又像织样的图,“‘伐徐’之策,该落线了?”

“落。”郭嘉把一块细白的瓷片放在图的左上角,瓷片上刻着两个小字:泰山。又在右下角压上一片红漆小牌,上刻:邳。

两片之间,一条细细的红线以肉眼几乎看不出的幅度向南偏了半分,“从此到彼,二十四处‘落点’,一路‘缝’,缝住风,也缝住人心。”

夏侯惇气未落,先笑:“什么‘缝’,让我看看。别一大堆难懂的字。”

郭嘉不恼,指尖按在图上某一处,“无缝有三义:其一,是让‘敌’找不到缝。这叫‘不露针脚’。其二,是把‘缝’做在衬里,外面光净。其三,是缝得活,能伸能缩。今伐徐,三义并用。”

荀彧微微颔,“说细些。”

“第一缝——道缝。”郭嘉抬指,沿着红线向前,“三十里为一站,站名不名‘仓’不名‘堡’,名‘清道点’,每点先立井庙、誓板、鼓一口。鼓拍有律,昼夜不乱。沿途各点,专供‘清道军’先行,‘清道军’不战,只补井、修桥、立牌、定律,遇民乱则护,遇假‘煞’先烧。随后‘行阵军’过,不打扰点,只以点为取水与鼓信。第三梯‘仁政队’滞后四十里,赈粟、送药、记名。三队各司事,彼此不换号,这叫缝道,不让敌在道上拆你的线。”

夏侯惇点了点头,“像缝衣,先缝里子,再走面子。”

“第二缝——名缝。”郭嘉取来一板薄木,木上四字:泰山之血,“立‘血碑’,立‘孝旗’,立‘清牌’,名从头到尾不换,檄文一体,誓词一体,赏罚一体。官与民读同一板,持同一牌。这叫缝名,不让敌用不同的词把你拆散。”

“第三缝——风缝。”他朝月英一扬下颌。

月英自阴影里进,手里端着一只细小的木框,框里织着纤薄的丝线,线的交错像井字图。“风门布阵,”月英道,“草绳作袖,布幔作门,灰为针,铃作扣。挂假风者以肉腥扰村,我们用生香为引,令风转‘离’。每点预备‘反挂’之物,遇风就合,风停就收。三日内,沿途风门、铃位、反挂之材都按‘清道点’标准散列,不求一处死守,只求处处可补。”

荀彧目光一亮,“以道缝行,以名缝心,以风缝势。三缝齐下,则外无缝可窥。”

“还有里缝。”郭嘉把图卷起又摊开,指尖点在图中央一处极不起眼的空白。“此为‘活缝’,只藏在我们心里——留三分错位,付给‘敌’看。他若有手段,必以为抓住了缝,顺着来,正好入夹。我们用‘清道’在外缝死,用‘活缝’在内领歧。这条‘活缝’,布在邳县粮屯与旧堤之间,三日后,元让前军佯作逐敌,放他窜入。堤外水门有我‘仁政队’预藏的格栅与浸湿的细麻,火不能起,粮不出门。张闿以为守了仓,实则进了笼。笼门不在前后,在水中。”

“原来净布的是局,不是缝。”程昱轻笑,“所谓‘天衣无缝’,其实‘缝在里’。”

夏侯惇一拍刀柄,“好,我就爱听这句。那抓贼之时,要如何?”

“刀背护人,刀刃向敌。”郭嘉看他,“你先围,不急攻。围三面,开一隙,隙上挂‘清道’二字牌。他若求突,先出于‘清’,不砍;若纳降,记名,男丁先散去堤内灭火,老弱出,妇孺归。若张闿亲自出,断其臂,不断其舌。让他说。我们要的,是‘谁给他胆’。”

“井钥。”程昱沉声出字。

“或者另有其人。”郭嘉把袖中的薄铜片按在案上,“敢于夜里挂风、白天乱碑的,非草莽而已。此辈不肯见光,就让‘孝’照他。‘孝’不是刀,却比刀更照得见尘。你们记得,‘孝’字挂在旗头,不是叫人哭,是叫人收手。”

帐中一静。夏侯惇老实,他懂这话的意头,却没法说得漂亮,只憋出一句,“明白。”

“军律。”荀彧提笔,“三禁已定,再增三条:一,清道点前后十里,不得鸣金扰民;二,凡擒获挂风者,不得私刑,押赴庙前判示;三,仁政队不得入户巡搜,所需尽于庙前告白,白纸贴三处,过时方取。”

“再添一条。”郭嘉道,“倘遇徐州士绅愿出粟赈乡,我们护送,免其徭一年。此为借‘孝’之义,借‘民’之力。‘伐徐’不为了把徐州打坏,是为了把路打干净。徐州越稳,我们越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无缝。”荀彧在纸上落下两个字,又顿了顿,把“无”旁打了个小点,“无不是没有,是不露。”

夏侯惇坐不住,眼睛已经盯到帐外,“那还等什么?明日就开。”

“今晚还有两缝没合上。”郭嘉把环往里推了分许,环挨着骨,凉意透进血,“一缝在军心,一缝在城心。”

“军心还要缝?”夏侯惇不解,“都要去砍张闿了,还缝什么?”

“缝‘多’。”郭嘉看他,“砍该砍的,不多砍一个。拿该拿的,不多拿一粒。多了,就乱。你在前队立一牌,写两字:止多。”

夏侯惇愣了一下,随即笑,“好,我刻在盔沿里,和‘清道’并。”

“城心那缝,我会缝。”郭嘉垂眼,“城中炉胆未彻暖,我借‘孝’与‘清’之名线,把嗡鸣缝死一层。你们出去,就不要回头。我让城替你们守夜。”

他话音未落,帐外铃声一短三长,正是风门那边“有人试割”的号。

月英转身便走。夏侯惇抄刀欲出,被郭嘉一把拽住。“不用。让他们割。割开了,我们明日白日当众缝给百姓看。让他们知道,‘门’在我们手里。”

“奉孝。”荀彧在旁低声,“若这一策真行,‘伐徐’将是你把‘器’推出城的第一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