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大明寒门弃子阅读 > 130140(第1页)

130140(第1页)

第131章万民伞变万民钱迎接余知县

谈远与龚子传的通信内容不能说,但他和宋珍音的通信,高月娘可以随便看。

第一期工程投入最大的不是大余县内的桥和路,而是对外联系的道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振经济。

也因此,宋珍音来的信也挺顺的,只要是县衙这边的信,送信人都是优先送。

谈远看完信,高月娘也看信,感叹:“珍音真是说到做到,用心帮你推那些东西,她是怎么想的?!”

“是啊,主动竞争,拿了代理权,再让我搞一个新的东西让她代理。”谈远点头。

原来宋珍音认为白玉笔和墨笔价格太高,不好降价,也推广不开。不如让谈远搞降一级的粉笔和炭笔,质量虽然次了但也还行,更能推广开,最要紧的是,得让利,让更多人代理推广。

高月娘看了,深表佩服。谈远也很佩服,这是现代推广手段吧?能想出来就很厉害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到。

“也不知道接下来我去哪做官,方不方便配合她。不过去哪做官也不重要,这样的县经历了,下次该去一个中等县。”谈远道。

高月娘听说:“你已想好怎么一路升官了?”

“是啊,娘子,早在远山书院读书期间我就想好了。不过再有本事,也得靠你爹扶持,不然不是那么好升的。”谈远很有自知之明。

“咱们走了,咱们家还在这,以后大约不会回来了,怎么办?”高月娘怕家让人糟蹋了。

谈远也想过这个问题:“等新知县来,我们差不多也要走了。这个谈府就交给新县令,让他想办法利用这个屋子。”

高月娘道:“改成医馆怎么样?”

谈远点头:“很好。就是得改成这种利民的屋子才好,咱们这屋子还挺好住病人的,冬暖夏凉。”

高月娘很开心。想到宋珍音的光芒和丈夫的成就,她却还需要等待,她想为丈夫做点事。

恰好,此时有一个潜规则是官员离任时要送万民伞。高月娘想,大余县没有一万人,若能凑齐一万人做一柄万民伞给明远,也算是她的能力。

于是,高月娘找到马家包家等大小乡绅商量出钱,置办万民伞的事儿,特意瞒着丈夫,要给他惊喜。

不过,大余县的百姓也知道谈远即将离任,他们想送东西,也打听出了送万民伞的习惯,也想送伞。

于是乡绅和百姓各商量各的,乡绅们想合力做一把华丽的大伞,有普通伞两三倍那么大的绸伞。百姓们则是奔走相告,每个人都想攒钱买或者手工做一把小伞送谈大人。

还在坐牢的南泉南大师也得修路,工人们那里得知了万民伞的事,也想送伞,但他没什么可送的,于是晚上用牢里的稻草编伞。

包建周听狱卒说了,有些触动,让狱卒转交了一百文钱给他,让他买好些的材料做。

因为大余县在修路,百姓们都很忙,所以哪怕心里想着谈远,可做伞攒钱其实很慢,又有意瞒谈远,所以谈远没发现,直到闪红米买好了伞,忍不住告诉正主。

谈远听了很感动,这是闪红米对他的认可,也是百姓对他的认可。但是送万民伞已经成了潜规则,没意思,虽然作为现代人他很想拥有。而且豪华的万民伞得士绅出钱出力,这必然增加老爷们的力量,不行!

而且那么多伞,他得用到什么时候?也不好保管,这实在不是个好主意。

“红米,有你这一把伞什么也够了,你通知一下,明天叫百姓们每家出一个代表来这里,我不要伞。”

闪红米却不依,“那怎么行,那些庸官都有伞,难不成咱们还没有?您就要吧,都是我们的心意。”

伞是一定不要的,谈远沉吟片刻,“这样吧,不要伞,要钱。我走的那天每人给我一文钱,我也只要一文钱,就像那次每人一块砖一样。”

闪红米听着觉得不错:“只要一文钱,会不会太少了?”

谈远没忍住打了他了一下:“你犯什么浑,我是县令,要找百姓要多少钱?一文钱都多了,只是没有半文钱。”

闪红米也笑了:“好,就一文钱,不许他们多给。”

第二天这事一说,果然众人都不愿意只给一文钱,但谈远坚持只要一文钱,又强调官员不能多收百姓东西,再多给反而要被治罪,百姓们总算妥协了。

陈闪几乎没有零花钱,他手上刚好有一文钱,他庆幸自己可以送谈大人钱,但又觉得实在太少了。

陈闪娘也是这么想的,但见家里人都这么想,她反而换了想法,“只送钱也好,我们家没钱,送伞只能送一把,送钱能送五次,都和谈老爷亲近亲近。”

陈闪一听,是这个道理,高兴起来,连忙说:“娘,你快给弟弟妹妹钱吧,这样我们五个都能去送钱了。”

“送钱,送钱!”弟弟妹妹们也很高兴。

姜小狗佬靠着奶奶姜阿磨日子是越来越好了,但她手上从没有过一个铜板,好不容易得了两个铜板,还要都给县太爷,她舍不得。

她想,要是县太爷真只要一个,她就可以剩下一个了,她想要有一个自己的铜板。想着,姜小狗佬高兴起来。

每人送一文钱,而不是送伞,大大减轻了百姓们的负担,几乎每个人都能送得起。

不过高月娘的计划就破产了,好在这时候还在商议阶段,上面绣的字样没决定好,高月娘不是很遗憾。

她想,还是她欠考虑了。不过她还是应该多做事,不做事她怎么知道绣字做伞不简单,只一两个月根本做不好。

高月娘还想做事,她以后要显身扬名,必不能只是医学出众就行的,也要培养徒弟,开医馆什么的,甚至可能要涉及政治,她会做事才好。

于是高月娘找丈夫要下来接待新任知县的任务。

谈远把这件事给妻子做也很放心,不说出彩至少不担心出差错。他现在要做的是收尾工作,一方面不放松修路进度,一方面要让大伙熟悉新知县,方便他做事。

大余县山地多,不是很好种地,谈远之前搞水利工程,之后搞各种事提振经济,但一直注意维护农田产量。

现在虽然只是王朝中后期不是末期,但自然灾害不会少,还是要保粮食。可不知道新县令会怎么做,谈远只能用他以后一定年年强调粮食产量来安慰自己。

新县令到了!谈远提前得知消息,空出一天时间,只处理杂务。

而高月娘派了士兵迎接,让壮劳力们黄土垫道,又让县学的学生们拿着花束迎接,又请了些年轻女孩撒花瓣,年轻男孩大声欢迎新知县。

马车一路前行,三年前中进士的“新科进士”终于有官做了,他欣赏着路两旁的风景,感受很好,很有排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