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临川之笔说的是谁 > 第11章 月无亏缺(第1页)

第11章 月无亏缺(第1页)

第11章月无亏缺

离开青海湖的浩渺碧波,他们也算玩得尽兴,临走前又多拍了几张风景照。

从青海湖到日月山的距离并不远,要经一段盘山公路。

海拔升高,车窗外的景致逐渐从平坦的湖畔过渡到起伏的山峦,空气也也由较为湿润变得愈发清冽干燥。

今天的天空蓝得纯粹,他们在青海湖骑行时就已经领略到真谛了,几缕薄云像被随意撕扯开的棉絮。

许折白开车是习惯戴墨镜的,加上他开得稳,不知不觉间显出一丝冷酷。

周临风坐在副驾驶,在手机上买好门票後又和许折白闲聊:“我们後边要不要买个帐篷,试试晚上去露营点露营?”

许折白想了想:“也可以,可能要多买点干粮,你想什麽时候去?”

周临风说:“我们一会回到西宁市内吧,买帐篷睡袋和保温毯,然後过几天能找到露营点再打算,怎麽样?”

“我觉得没问题。“盘山公路急弯过多,许折白全神贯注盯着路况,抽出空来回了一嘴,每一个拐弯他都会瞥一眼路边的凸面镜。

车子经过几十道拐,拐的周临风都有些晕头转向的,终于停在山腰一处开阔的停车场。

一座规模不大却极具藏式风格的寺庙依山而建,绛红色的墙壁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旁边的指示牌上写着海拔三千五百米。

他们经可可西里那一遭後,已经能很好的适应高海拔地区了。

日月山其实就是两座挨着的山丘,是文成公主进藏时回望长安的地方。传说她不慎把日月宝镜摔成了两半,分别落在两座小山包上,化名日月山。

这里的风比青海湖边更烈,带着山巅未化的雪意。

许折白下车时都把羽绒服裹得更紧,还戴上了帽子。周临风自然地走在他靠近风来的那一侧,替他挡去一部分凛冽。

两人拾级而上,步入寺庙。

这座的寺庙比甘南路上碰到的那座规格要小一些,没有那麽多偏殿,更像个小院,一进大门就能看到主殿。

主殿光线幽暗,酥油灯摇曳着温暖的光晕,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藏香气息。墙上都是色彩浓烈的壁画,庄严神秘。

进了殿内,就能听见穿着绛红色僧袍的喇嘛低声诵经,还有两位僧童站在门口,给来拜访的客人递香。

二人对视一眼,接过线香点燃,到主殿佛团前跪坐,朝着高大神像虔诚地拜了三拜,起身上香。

即使他们是无信教者,但来到这座肃穆的寺庙,拜一拜神佛也无错处。

大多数人一般都希望能够得到庇佑,无论是来自天上还是人间。

临走前他们往功德箱里投了些现金,守着箱子的喇嘛朝二人双手合十,颔首低眉,嘴里念着祝福的经文。

所有奇妙的声音皆是低沉悠远,在空旷的殿堂内回荡,并不嘈杂,形成一种奇特的丶能抚平躁动的声场。

他们谢过喇嘛,慢慢走出了主殿,主殿门口还是那两位僧童,很小的个子,却很娴熟地双手合十朝二人轻轻鞠躬。

阳光透过高墙斜射进来,僧童为他们指了个寺庙外的方向,说那里有座很大的经幡塔,很多游客都会去那拍照。

周临风低声道谢,就带着许折白走出寺庙了。

日月山最出名的就是寺庙外不远处的经幡塔,名为祥瑞风马。由许多层经幡构成,每一层都是不同的颜色,绑成一个圆锥状立在山包上。

一条小溪缓缓流过,引入风马内形成圆形的小池子。

周临风和许折白两个人走得很慢,这里阳光明媚,山河苍茫。

不间断的风略过风马时发出响声,阳光透过,在地上投下一道又一道不规则的阴影。

其实走进了才发现,经幡上有图案和文字,每一张都不一样。应该是刚换过,颜色明亮字迹清晰,在阳光的洗礼下鲜艳夺目。

日月山的游客大多聚集在这,很多人买了手织披风在经幡下祈福拍照。

他们也跟着走进去了。

走到风马里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光景,最中心的柱子顶天立地,上面都是复杂的花纹,重重叠叠的经幡随风舞动,光影变化,在池子里映出最原始的天空和色彩。

或许是因为此处氧气稀薄,明明一路上看到的壮丽景象不少,这里甚至都不如可可西里壮阔苍凉,但却能带给人截然不同的心境。

这里是人文风貌最为充足的日月山,文成公主的雕像屹立于此,不绝于缕的经幡塔和玛尼堆彰显着这儿的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祈福。

许折白被五彩斑斓的经幡迷了眼,站在池子边迎风而立,这会风渐小,倒是没有方才那般迅猛。

周临风则去听周围的导游如何介绍这座祥瑞风马,听了差不多後轻声对许折白道:“他们说这个风马在藏语里是幸运的符号,说走到柱子前认真祈福,如果风吹得更厉害,就是祈福成功了。我们去试试吧?”

他说完就侧身让出前路,让许折白先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