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首辅的农家妻 > ◇ 第92章幽州建设修(第2页)

◇ 第92章幽州建设修(第2页)

第二天,裴璟正式开始去衙门做工。

衙门人不少,为首的同知赵昌平今年四十多岁,是幽州本地人。

通判文大人是山东人,剩下的官吏们基本也都是本地人。

“府台大人,府衙的所有人都在这里了?”赵同知把名单册递给裴璟,“这是府衙所有人的名册。”

裴璟接过名册,“好,我这边没什麽事,大家都散了吧,平时该干什麽就继续干。”

“是。”

一群人官吏离开,路上有人忍不住和同僚闲说话。

“这新来的府台大人看样子是个很和善的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府台大人到底是个什麽脾气,咱们还得仔细看看。”

“你说的也对。”

“……”

裴璟让衆人散了之後,整个人便埋在官文堆里,他也不是单独赴任,雇佣了两个文书先生做师爷。

然後裴璟就发现这幽州府的问题实在不少。

其中有一条便是,严重文吏严重缺额。

朝廷律法严苛,大周朝俸禄又普遍不高,官员们都没钱,自然也就没更多的钱来养吏。

这也导致如今幽州府衙基本上是一个吏干三个人的活,官员更是当牛马使。

人员不足带来的直接後果便是官府文书堆积,很多事情处理不过来。

裴璟从一大堆挤压文书里,找出来份上年治下一个县城上书请求幽州府衙给发放秋耕农具的文书。

裴璟皱眉,这件事已经明显过时了,看来上任幽州知府压根就没来得及处理这件事,当然也或许是故意压下了这份文书,毕竟幽州府衙很穷,实在没钱给县衙拨钱。

缺钱,是裴璟面对最首要,也是最紧急的问题。

裴璟叹息,只能想办法在今年夏收时,让幽州府治下七个县城的农户们都有趁手农具用。

幽州府最近出了一件稀罕事,那就是街头巷尾出现了一种小报,这个小报可不一般,里面竟然有关于府衙的信息。

新远小报一经过发放,便引的幽州府所有识字人争相购买,并且纷纷猜测发布小报老板的身份,然後他们一看就入迷了。

“什麽?府台大人下令说今年竟然要整修官路,去修路一天竟然还管两顿饭。”

“天啊!绸庄竟然有京城最始兴的料子,我一定要去看看。”

“这是最新的粮价?怎麽比个月还低了。”

“河渠府的醋是什麽?没听说过。”

“永德布庄收麻,还收女工,一天三十文工钱,还管一顿饭。什麽!介绍女工去干活竟然还给钱?这个不错。”

“……”

有府衙帮忙,新远报社在一夕之间火遍整个幽州,与此同时陶小池联系的商人们也源源不断的把各种商品运到幽州。

府衙有裴璟坐镇,官府对商人们大开绿灯,甚至出具一定的优惠政策。

一般情况,商队去陌生地区拓展生意,前期全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惹到了本地势力,甚至还会专门去拜山头,请求庇护。

而幽州府因为有府台大人的命令,这些商人基本没怎麽被敲诈勒索,反而他们的货品销的越多,税钱上更优惠。

裴璟委派陶氏商队租借民宅,给外地商队提供居住地,加大官府巡逻,确保偷盗抢劫事件的发生。

短短时间里,整个幽州府像是活过来似的。

再穷的地方都有富人,在落後的地方都有乡绅。

幽州地处边关,长期缺乏物资,导致这里的富人有钱都没地方花,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七八个商队到了幽州,这些商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物品。

幽州城里热闹的仿佛过年,同样的府衙的官吏也都像是在过年。

商人要缴税,最近府衙的税官一个个睡觉时都能笑出声。

如今幽州报社这边的人全都从河渠府老人,几年过去裴家村啓蒙学堂也走出了一批识字会算账的少男少女。

陶小池按照曾经裴璟教自己的那样,开始在商行里实行管培生制度,这些管培生迅速填补商行人员空缺。

淘小池只要起一个头,报社後续的发展手底下的人就好办。

忙完报社的事情之後,陶小池紧接着就去思索关于运煤商队的事,这在他心中是一件大事。

而且,裴璟还给了他一个炼制焦炭的方子和蜂窝煤的制作方子,而且裴璟说焦炭温度高可以用来练铁。

幽州地处边关,有军队和卫所驻扎,自然也有供给军队武器的地方,焦炭对军队有大用。

陶小池在心中打定主意,运煤的线路他一定要亲自跑。

于此同时,在幽州治下从兴县的彭王府,彭王世子也拿着一张新远报社的小报看的津津有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