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重生成为科技天才 > 第18章 技术交流会 假专家的溃败(第1页)

第18章 技术交流会 假专家的溃败(第1页)

自行车铃声在楼下叮当响过之后,陈默把收音机的天线轻轻拧正,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沈如月送信的事他倒不担心,只是广播里那段外台信号让他上了心。三短两长一短,不是偶然串频,是求救码。能用ap接收的频段,绝不是普通民用的玩意儿。

他心里转着这些念头,刚踏进教学楼,就看见宣传栏前已经围了一小群人。

红纸黑字,“科技兴国前沿技术交流会”几个大字赫然在目,底下郑重其事地盖着校印。主讲人一栏写着:“特邀海归技术顾问王建国先生”。陈默盯着那名字看了两秒,嘴角往下扯了扯,没笑出来。王振国的人,换汤不换药,连假名都懒得好好编一个。

会场设在大礼堂,横幅高挂,桌椅排得整整齐齐。张教授坐在前排,金丝眼镜擦了又擦,神情严肃。台上那位“王建国”西装笔挺,头梳得油光水滑,正举着话筒讲得唾沫横飞。

“咱们得承认,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他声音洪亮,手势夸张,“欧美已经实现芯片量产,我们还在抠晶体管原理。与其闭门造车,不如直接引进整套生产线,省时又省力。要我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都是国际通行的惯例!”

台下几位教授听得频频点头。有人小声附和:“这话在理,咱们自己搞,十年也追不上人家。”

陈默猫在后排角落,双手搭在膝盖上,心里跟明镜似的。周家走私案刚爆,境外就派人来吹风,时间掐得真准。这哪是技术交流,分明是来带节奏的。

他没急着动,先冷眼瞧着。

苏雪也在场,坐在侧边的记者席,手里攥着笔,本子摊开着,目光却没落在纸上,而是死死盯着讲台上那位“专家”。自打昨天收到他那封信,她就没闲着,查了一整天资料,这会儿眼神里明显多了些东西——是怀疑。

“王建国”越讲越来劲:“我国电子工业基础太薄弱,高端芯片依赖进口是必然选择。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都别指望自研能有什么突破。与其浪费资源,不如集中力量搞应用开。”

陈默终于举了手。

“同学,有问题?”主持人忙递过话筒。

他站起身,声音不高却清晰:“您说我们搞不了高端芯片,依据是什么?”

“依据?”“王建国”嗤笑一声,“全世界都这么看。英特尔最新的处理器已经用上微米工艺,我们连o微米都搞不定。数据不会骗人。”

“那您知道年日本会出台《半导体保护法案》吗?”陈默问。

全场霎时一静。

“什么法案?”底下有人小声嘀咕。

“王建国”皱起眉头:“你从哪儿听来的?日本根本没这种立法计划。”

“明年三月,日本通产省会正式布禁令,禁止向中国出口先进制程设备和光刻机。”陈默语气平静,“包括尼康、佳能的高端机型,统统列入管制清单。您说的‘引进’,到那时候,门都没有。”

台下开始嗡嗡议论起来。

张教授猛地抬起头,看向陈默。

“危言耸听!”“王建国”冷笑,“你一个学生,懂什么国际政策?这种事,政府都没公布,你凭什么断言?”

“那我再问您个技术问题。”陈默放下话筒,往前走了两步,“您刚才说,下一代cpu架构会继续沿用o的总线设计,对吧?”

“王建国”一愣:“当然,这是主流方向。”

“错了。”陈默说,“下一代芯片会用多层总线结构,l缓存分区管理,内存控制器直接集成在芯片内部。地址总线宽度扩展到位,能支持gb内存寻址。”

他顿了顿:“您能说出这个架构的l缓存延迟周期吗?”

没人接话。

“王建国”脸色变了:“你……你背了几本国外期刊,就敢在这胡说八道?”

“我用不着背。”陈默看着他,“我画给您看。”

他走到讲台前,没要图纸,直接拈起一根粉笔。

刷刷几下,黑板上浮现出一个清晰的方框结构,内部线条分明,总线交错,缓存区独立标注,内存控制器位置精确。他画得极稳,一笔不改。

物理系的老教授颤巍巍站起来,凑近黑板,手有点抖:“这……这和美国刚解密的te新架构太像了……他们管它叫。”

“王建国”额头冒汗:“巧合!肯定是巧合!你从哪儿抄来的?”

“那您告诉我,”陈默转头看他,“的浮点运算单元是集成还是外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