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的威胁在赵钰强硬的姿态和边境大军的威慑下,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消融。
几个跳得最凶的部落不仅立刻罢兵,其领更是亲自带着厚礼,战战兢兢地赶到边境,向镇南将军请罪,并表示会尽快将“赔罪之礼”送往京城。
消息传回,朝野上下对这位新任监国太子的敬畏更添几分。
这位爷,对外敌是真敢亮刀子,而且一刀就捅到了要害!
内部肃清,外部暂平,赵钰的目光,终于投向了维系帝国长远展的根本。
明德殿内,赵钰将一份关于吏部官员缺额的奏报扔在桌上,出沉闷的响声。
上面罗列着因清洗太子党而空出的近百个重要职位,以及更多因各种原因空缺的中下级官职。
“看看,偌大个朝廷,竟有如此多的职位空缺!靠着现在这些人,如何能运转如意?如何推行新政?”
赵钰的声音带着不满,扫视着下的林如海和几位阁臣。
一位须皆白的老阁臣颤巍巍道:“殿下,可按惯例,当从现有官员中择优擢升,或由勋贵子弟恩荫补缺……”
“惯例?”赵钰打断他,嘴角带着一丝嘲讽,
“老的惯例若真那么好,前太子就不会有那么多党羽,朝廷也不会是现在这般暮气沉沉!恩荫?看看贾家那些子弟,除了遛鸟斗蛐蛐,还会什么?让他们当官,是祸害百姓,还是败坏朝纲?”
他这话说得极不客气,那老阁臣脸色一白,讷讷不敢再言。
这帮老家伙,脑子里就只有论资排辈和关系人情!不打破这些条条框框,这朝廷永远都是一潭死水!
林如海见状,适时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所言极是。为国选贤,乃社稷根本。如今朝局初定,正需补充新鲜血液,选拔真正有才学、能干实务之才。臣以为,当重启科举,且宜早不宜迟。”
“科举……”赵钰手指敲着桌面,若有所思。
他当然知道科举的重要性,这是打破门阀垄断,从寒门庶族中选拔人才的最重要途径。
“光是重启还不够。”赵钰眼中精光一闪,
“以往的科举,重经义,轻实务,选出来的多是只会死读书、空谈道理的酸儒!于国于民,有何实用?”
他看向林如海:“林爱卿,你即刻牵头,会同礼部、吏部,给孤拟个新章程出来!”
“请殿下示下。”林如海精神一振,知道殿下这是要大刀阔斧地改革了。
赵钰站起身,朗声道:“第一,今科科举,增设‘实务策问’!考题不限于经史子集,更要涉及农桑、水利、财税、刑律、边备等具体国事!孤要看看,这些读书人,是不是只会背圣贤书,而对民间疾苦、国家大政一窍不通!”
众臣闻言,皆是动容。这等于是在科举的“祖制”上动刀子了!
“第二,”赵钰继续道,“录取名额,向边远州府、寒门学子倾斜!告诉那些考官,若敢因地域、门第之见,埋没了真有才学之人,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赵钰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
“科举之后,所有进士,不再直接授予京官或地方要职!全部下放至州县,从底层佐官做起!让他们去亲眼看看百姓如何生活,吏治如何运行!为期一年,由地方督抚和监察御史共同考核其政绩、能力!考核优异者,方可擢升重用!无能者、贪腐者,立即革职,永不叙用!”
这一条,更是石破天惊!等于打破了“进士及第,一步登天”的传统!
殿内一片寂静,几位老臣面面相觑,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惊。
这位太子殿下的手段,真是招招都出人意料,却又直指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