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四合院木质 > 第114章 声望暗起(第1页)

第114章 声望暗起(第1页)

厂务会议上的决议很快形成了正式文件。杨厂长虽然最终拍板,但内心深处对开这个口子仍存有一丝疑虑,因此在具体条款上,他坚持加入了更严格的限制条件。

最终方案准予秦淮茹顶替贾东旭工作岗位,但必须在其生产并休完法定产假后,经厂卫生院体检合格,方可办理正式入职手续。在此期间,贾东旭的原工资由厂里照常放,以保障其孕期及哺乳期基本生活。秦淮茹接班后直接按正式工算,继承贾东旭工龄。

一次性抚恤金金额调整为贾东旭三个月工资,共计元。理由是基于对贾家“长期生活保障”的考虑,故而减少一次性支出。

并严正声明:此次安排是极其特殊的个例,仅适用于贾东旭这种“因公牺牲”且家庭极度困难的功勋员工家庭。厂内其他任何工伤、病故待遇,必须严格遵照既有规定执行,绝不允许攀比效仿。

秦淮茹和棒梗、小当的户口也由街道负责从农村迁入城市,纳入轧钢厂集体户口管理,按城市居民标准配粮票、布票等各类票证。

这个方案传到四合院贾家时,秦淮茹和贾张氏可谓是悲喜交加。喜的是,终于能在城里立足,有了工作指标和城市户口,孩子未来的口粮有了保障,绝境中看到了生机。

悲的是,抚恤金大大缩水,贾张氏的户口问题没能解决,意味着家里凭空多了一张只能在黑市解决吃饭问题的嘴,未来的负担依然沉重。但无论如何,这已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秦淮茹哭着对前来通知的李怀德、工会干部和街道王干事千恩万谢。

李怀德走出四合院的时候还忍不住往林墨家看了一眼。

易中海也长长松了口气,贾家的基本盘总算保住了,不用他私下再去活动了,他未来的养老计划虽然波折重重,但对象总算还在城里,还在可控范围内。

他私下里对秦淮茹叮嘱:“淮茹,这结果来之不易,厂里是破了例的。往后进了厂,一定要好好干,吃苦耐劳,不能让人说闲话,更不能辜负了厂里这份照顾。”

就在轧钢厂宣传科的笔杆子和街道办的干事在厂里宣传“厂领导关怀工人家属,人性化解决因公牺牲员工遗属就业生活难题,以及贾家两代人的牺牲换来的待遇的特殊性”时

小道消息也悄然流传,主力是三食堂的刘岚,其中的内容重点并未放在杨厂长的“坚持原则”上,而是巧妙地突出了“在李怀德副厂长的积极协调和大力推动下,厂工会、妇联等部门深入调研、反映工人呼声,最终促成了这一体现制度优越性和组织温暖的解决方案”。

这些经过打磨的说辞,先在厂后勤处、食堂、工会等非生产一线但人员流动性大的部门悄然流传开来。

午饭时间,食堂里人声鼎沸。工人们一边吃着寡淡的饭菜,一边议论着这件新鲜事。

“听说了吗?三车间那个贾东旭的媳妇,厂里给解决工作了!等生完孩子就能来上班了!”

“真的假的?不是说政策不允许吗?”

“嗐!这你就不懂了吧?听说是李怀德副厂长亲自拍板给争取的!工会和妇联也没少出力!”

“李厂长?他这回可是办了件大好事啊!贾东旭死得惨,留下那一大家子,要是真给撵回农村,那可真是没活路了。”

“是啊,李厂长这人,别看是管后勤的,心里还真装着咱工人!能体谅咱们的难处!”

“比起某些只知道讲原则、板着脸的领导,李厂长可是有人情味多了!”

类似这样的议论,像水波一样在工人中间扩散。李怀德的形象,从一个略显圆滑、主管福利分房等“油水”事务的副厂长,悄然转变为一位“关心工人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办事灵活有温度”的领导。

虽然很多人心里也明白这事背后肯定有各种博弈和限制,但在情感上,他们更愿意记住和传颂是“李厂长帮忙解决了问题”。

几天后,在一次例行的全厂中层干部会议上,杨厂长在部署完生产任务后,特意提到了贾东旭事件的处理结果。

他面色严肃地强调了此次作为“特殊个例”的性质,要求各车间、部门务必做好职工的解释工作,严防攀比之风。

然后,他话锋一转,目光看向李怀德,语气缓和了些许:“当然,这件事能够最终妥善解决,既维护了厂规厂纪的严肃性,又体现了组织对牺牲员工家庭的关怀,怀德同志在其中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思路很灵活,办法也很到位,工会和妇联的同志也积极配合,辛苦了。这一点,值得肯定。”

这虽然算不上多么热烈的表扬,但在正式场合由杨厂长亲口说出,无疑是对李怀德此次行动的一种认可。与会的中层干部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李怀德,眼神中多了几分审视和掂量。

李怀德连忙谦虚地欠身表示:“厂长过奖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主要还是厂长您把控大局,坚持原则,我们只是在前沿做了一点具体的沟通工作。以后一定继续努力,为厂长分忧,为全厂职工服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