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四合院木质 > 第147章 分工与深耕(第1页)

第147章 分工与深耕(第1页)

周明轩总师的决定会议室里激荡出不同的涟漪。他环视众人,语气沉稳地开始分配具体任务,将蓝图转化为现实的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既然大方向已定,我们就抓紧时间,落到实处。”周明轩的目光先落在林墨身上,“林墨,你负责的核心结构系统是系列的根基。”

“你需要将这两套核心系统的工艺总图,分解成每一个可执行、可检验的工艺步骤说明书。要详细到每个零件的加工精度、组装顺序、使用的工具乃至质检标准。这是后续生产部门照章办事的依据,务必清晰、准确、无歧义。”

“明白,周总。我会尽快完成。”林墨点头领命。这份工作要求极高的严谨性和对生产流程的熟悉,正契合他的长处。

接着,周明轩看向神色尚未完全平复的张思远和陈敏,语气缓和了些:“思远,陈敏,你们二位的工作同样重要。林工提供的六张效果图是方向,但细节需要深化和优化。你们要结合他提供的结构约束,对这些外观进行精细化设计。”

“比如,曲木扶手的具体弧度微调如何更符合人体工学又保持美感;板式家具表面的木纹选取、封边细节如何处理更显精致;还有色彩体系的建立,如何用有限的几种漆色搭配出高级感。”

“你们艺术方面的专长,要在这有限的框架内挥到极致,确保最终产品‘好看’且‘耐看’。”

这番安排,既承认了他们的价值,也明确划定了挥的边界——必须在林墨确立的结构逻辑之内。张思远抿了抿嘴,最终还是沉声应道:“好的,周总。”陈敏也默默点头。

周明轩随后又安排了其他工作:材料专家赵建国需根据林墨的工艺说明,尽快核算出精确的材料清单与成本;香港的苏曼琪和李卫国负责提供更详尽的国际市场反馈和具体进口国标准文件;王副司长则负责总体协调和资源支持。

会议在一种目标明确、但暗流并未完全平息的气氛中结束。众人收拾东西陆续离开。

走到设计院门口,张思远终究是意难平,快走几步赶上林墨,压低声音,语气带着一股执拗:“林墨,别以为是你赢了。只不过是现在的工艺水平和成本控制,暂时无法完美实现真正的艺术升华罢了。我的设计理念是前的,总有一天会证明其价值。”

林墨停下脚步,看着他眼中混合着不甘与傲气的光芒,平静地回答:“张同志,设计本就需要考虑实现的可能。在约束条件下找到最优解,同样是设计能力的体现。你的想法很有冲击力,或许未来条件成熟时,会有用武之地。”他不欲多做无谓争论,语气客观而疏离。

这时,陈敏也跟了上来,拉了拉张思远的衣袖,示意他别再说了。

她转而看向林墨,脸上挤出职业化的笑容:“林墨同志,别介意。学术探讨,各抒己见嘛。对了,之前跟你提过的,去我们美院交流的事,你看……最近有时间安排吗?吴教授真的很期待。”

林墨此刻心系工艺分解和藏书阁的典籍,确实无暇他顾,便再次沿用之前的借口,但语气更为坚决。

“陈同志,感谢吴教授和你们的再次邀请。只是眼下项目时间紧迫,工艺分解和后续深化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实在分身乏术。交流的事,只能等这个项目告一段落再说了,抱歉。”

他微微颔,不再多言,转身骑上自行车,汇入了街上的车流。

张思远看着他的背影,哼了一声。陈敏则若有所思,低声道:“他这不是推脱,是真忙。算了,以后再说吧。”

回到水木大学,林墨立刻投入到工艺分解的工作中。这对于在前世做过无数次的图纸转换、对加工流程了如指掌的他而言,并非难事。

他结合这个时代的实际设备条件和老师傅们的操作习惯,将图纸上的线条和符号,转化为一步步清晰明了的指令。仅仅三天时间,厚厚一叠书写工整、图文并茂的工艺分解说明书便放在了案头。

高效完成任务后,林墨顿感轻松。他没有丝毫耽搁,再次来到了系馆顶楼那间静谧的藏书阁。

这一次,他有明确的目标。之前泛览,他已摸清了这里木工相关典籍的大致分布。他走到专门陈列木工技艺的书架前,如同一个进入宝山的探险者,开始系统性地、深入地挖掘。

梁先生的收藏果然博大精深。这里不仅有官方修订的《工程做法》等典籍,更多的是民间搜集来的各流派匠人的手抄秘籍、口诀、图样。

虽然受限于地域和时代,这里关于京派木作的资料最为详尽完备,从宫廷造办处的精细活计到民间小器作的实用技巧,传承有序,记录详实,许多甚至是师徒间口耳相传、外界绝难一见的“绝技”。

但对于其他流派,如广作、苏作、晋作等,藏书阁也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成体系的介绍性文献。这些文献往往由像梁先生这样的学者大家整理撰写,提纲挈领,清晰地勾勒出各流派的起源、展、主要特点、代表性工艺和器物造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墨沉浸其中,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