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四合院木结构 > 第172章 展望(第2页)

第172章 展望(第2页)

接下来的几天,林墨将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中。他没有急于动笔,而是先沉浸于“鲁班工坊”的意识空间内。在那里,时间仿佛被拉长,他可以心无旁骛地梳理、推演。

他将前世接触过的i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原则、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过程方法、以及一些基础的统计质量控制概念,与当前国营木器一厂的实际状况进行反复的对照、融合、简化。

他必须考虑时代的局限性:没有计算机管理系统,缺乏大量的专业质检人员,员工平均文化水平不高,对“体系”、“流程”这类概念陌生……因此,他不能生搬硬套,必须将其精髓“翻译”成这个时代能够理解和执行的语言和形式。

经过数个夜晚在工坊内的反复构思、推翻、重建,一个适合木器一厂现状的建议逐渐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

他开始动笔撰写。建议书分为几个部分:

总则与目标:阐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目的——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信誉,为扩大出口保驾护航。

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数据说话”、“持续改进”等基本理念。

建立以产品标准、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为核心的技术文件体系,确保事事有标准,人人按标准。

明确从厂长到一线员工在质量方面的具体职责,建议强化质检科的权力和独立性,设立车间级兼职质量员。

重点描述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全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重申“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的执行细则和记录要求。

规定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评审和处置流程,防止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建立机制,对已生和潜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采取措施并验证效果,防止再生。

强调各种质量记录(检验记录、生产记录、设备记录等)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将其作为分析和改进的依据。

提出分阶段推行计划,建议先在一个车间或一个产品系列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全面铺开;强调领导重视、全员培训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在撰写过程中,他特别注意避免使用过于前的术语,而是用“规矩”、“标准”、“把关”、“找原因、堵漏洞”等更朴实的语言来表达。他还结合“逸云”系列这次出现的具体问题,在相应章节进行了举例说明,使得建议书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

一周后,一份字迹工整、逻辑清晰、内容充实的《建议书》初稿完成了。林墨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将其小心地装入文件袋。

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但却是迈向规范化、现代化质量管理至关重要的一步。他带着这份凝聚了心血与前瞻性思考的建议书,再次前往国营木器一厂,去找周明轩总工程师。

将那份凝结了数个不眠之夜心血的建议郑重交到周明轩总工手上时,林墨没有过多赘述,只是简明扼要地阐述其核心。

“周总,这套体系的根本,在于将‘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这一理念,通过明确的标准、贯穿过程的控制和可追溯的记录落到实处,变‘人治’为‘法治’,让即便是大规模生产,也能保持如臂使指的稳定。”

周明轩仔细翻看着建议书,良久他抬头看向林墨,语气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好!小林,你这套东西,是想整个行业量身打造的一剂良药!”

“思路也清晰,步骤明确,还接地气,能执行!我马上组织人手学习、细化,争取尽快在一两个车间试点!”

离开周明轩的办公室,林墨心中略感轻松。刚走到厂部办公楼门口,却见一人略显局促地站在廊柱旁,正是上次会议上曾出言质疑他的那位年轻设计师,名叫孙志刚。

孙志刚见到林墨,脸上闪过一丝尴尬,随即快步上前,主动开口,语气带着真诚的歉意:“林工……上次会议上,我……我见识浅薄,言语多有冒犯,实在对不住!您别往心里去。”

林墨停下脚步,看着对方因窘迫而微微红的脸,神色平和,并无半分芥蒂:“孙工言重了。会上讨论,各抒己见,本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该追责的都会追责但这不是他的事情。

他语气顿了顿:“孙工你在结构细节上常有独到见解,以后我们在设计上还可以多交流。”

孙志刚见她轻易揭过前嫌,还肯定了他的能力,一时更是羞愧与感激交织,连连点头:“一定一定!向林工您学习!”

回到水木大学那片静谧的天地,林墨再次沉入系馆顶楼的藏书阁。空气中弥漫的旧纸与墨香,让他因外界纷扰而略显浮动的心迅沉淀下来。

喜欢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请大家收藏:dududu四合院:木匠的烟火人间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