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中国古代奇闻异事 > 第一回 樊氏兴旺家宅宁员外怜妻让权柄(第1页)

第一回 樊氏兴旺家宅宁员外怜妻让权柄(第1页)

诗曰:家和人兴百福至,儿孙绕堂乐熙熙。谁知暗流波下涌,一念慈心伏祸机。

话说大清雍正年间,湖广归州地界,有一户姓樊的人家,乃是当地有名的富户。家主樊盛,人称樊员外,年届花甲,为人仁厚诚信,持家有道。其妻王氏,性情温婉,与樊员外相敬如宾,感情甚笃。老两口膝下有二子一女:长子名樊宏,娶妻郭氏,生有一子名玉天,一女名玉英;次子名樊垣,娶妻张氏,生有二子,长子名玉杰,幼子名玉宝;女儿樊莹,早年嫁与邻县一秀才,如今那秀才高中进士,外放为官,光耀门楣,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樊家不仅是诗礼传家,更是经商有术。在归州城内,开着好几间旺铺,有绸缎庄、药材行、杂货铺等;于城外乡间,又有良田数十顷,佃户百余家。真个是家资巨万,米烂陈仓,骡马成群,仆婢如云。这般豪富,在归州地界上,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了。

樊员外治家,向来秉持“公平”二字,对两个儿子虽寄予厚望,却从不偏袒。长子樊宏,性格敦厚,稍显懦弱,但行事稳重;次子樊垣,机敏灵活,略显急躁,却善于交际。兄弟二人自幼一同进学,一同习商,感情颇深。樊员外亦早早让二人参与家中生意,悉心教导,指望他们日后能同心协力,光大门楣。

唯有一事,略让樊员外忧心。那长媳郭氏与次媳张氏,皆是精明能干之人,却也都有些心高气傲,私底下常有些较劲的意思。郭氏父兄亦是经商之人,家道殷实,她自诩出身不差,又是长房长媳,将来这主持中馈之位非她莫属;张氏娘家则是经营药材生意,与樊家业务往来密切,她自持娘家有功于樊家,又为樊家连添两孙,觉着功劳不小,不肯轻易屈于人下。妯娌二人表面和气,暗地里却常为些针头线脑、家长里短的小事别苗头。樊员外与王氏看在眼里,虽时常劝导,但深知清官难断家务事,只盼日久年深,二人能自悟和睦之要。

这年秋深,霜风渐起,王氏忽染重疾,一病不起。樊员外心急如焚,延请名医,广求良药,亲自侍奉汤药,日夜不离榻前。所幸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数月精心调治,王氏终于转危为安,日渐康复。那郎中诊治完毕后,特特叮嘱樊员外:“老夫人此番大病,元气大伤,务必清心静养,万万不可再劳神操心,乃至情绪激动,否则恐有反复,那时便神仙难救了。”

樊员外对妻情深义重,将此言牢牢刻在心中。他思忖再三,眼见家业虽大,但诸事已上轨道,两个儿子亦能独当一面,便做出了一个决定。这日晚间,他将樊宏、樊垣并管家杜敬唤至书房。

杜敬此人,年约四十,其父早年便是樊员外的忠仆,曾为救樊员外而殒命。樊员外感念其恩,对杜敬视若子侄,极为信任,提拔他做了樊府总管,一应外事采买、银钱账目、仆役管理等皆经其手,可谓是樊家最得力的臂助。杜敬平日行事倒也谨慎周到,颇得上下人心。

樊员外对三人言道:“夫人病体需静养,城内宅院人来人往,难免嘈杂。我意已决,即日便与夫人搬至城外西宅居住,那里清静,利于休养。家中一应生意事务,皆交由宏儿、垣儿你们兄弟二人共同打理,遇事多商议,若有难决之处,可来问我,亦可多请教杜管家。杜敬啊,你是我看着长大的,办事老成,要多多辅佐两位少爷。”

樊宏、樊垣闻言,忙躬身应道:“请父亲放心,孩儿定当尽心竭力,不负父亲所托。”杜敬亦赶紧表态:“老爷放心,杜敬必当竭尽所能,辅佐二位少爷,不敢有丝毫懈怠。”

樊员外点点头,又道:“家中内务,暂由……嗯,依旧由你们母亲身边的老嬷嬷们掌管日常,重大事项,仍需报与我知。至于你们二人房中……”他目光扫过两个儿子,略一沉吟,“各房事务,各房自理,无事不得去西宅搅扰你们母亲静养。切记,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万不可因些许小事,生了嫌隙,败了我樊家累世的和气。”

兄弟二人连声称是。次日,樊员外便只带了一房贴身伺候的老仆并一个小丫鬟,陪着王氏,轻车简从,往那清静的西宅去了。

自此,樊员外外似放权,实则心仍系于家中。樊宏、樊垣兄弟二人初掌大权,倒也兢兢业业,相互商量,将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杜敬更是忙前忙后,事无巨细,皆处理得妥帖周到,不时向两位少爷建言献策,颇得倚重。

然而,樊员外这移居静养之举,却如同挪开了镇宅的巨石。府中那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暗流开始悄然涌动。尤其是郭氏与张氏,眼见公婆远离,丈夫掌权,那暗中比较、争夺之心,便如春日野草,悄然滋生。郭氏觉着丈夫既暂代家主,自己便天然高了一头;张氏则不服气,认为兄长不过是暂代,将来谁掌家还未必,自己夫君亦不差什么。

一场风波,已在酝酿之中。这正是:高堂远避求清静,树静风催浪自生。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dududu中国古代奇闻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