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重返十八岁免费阅读 > 第122章 世界舞台的初啼(第1页)

第122章 世界舞台的初啼(第1页)

国家集训队的最终选拔,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紧张到几乎凝滞的空气里落下帷幕。当总教练拿着最终的名单,站在所有队员面前时,林晚照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她排在第九名,一个理论上安全的边缘位置,但最终名单只取前八名正选,两名替补。

“……第七名,吴浩。”

“……第八名,林晚照!”

当自己的名字被念出,作为最后一名正选队员时,林晚照几乎是虚脱般地松了口气,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她做到了!她真的站上了代表国家出征ipho的舞台!

目光下意识地投向那个毫无悬念、永远排在位的名字——沈倦。他依旧是那副平静无波的样子,仿佛这个结果早在预料之中。只是在总教练念完所有名字,大家短暂骚动的那一刻,他的视线似乎极快地掠过她,那眼神深邃难辨,带着一种她无法立刻解读的复杂意味,像是审视,又像是一种……确认?

“恭喜。”站在她旁边的吴浩低声说,语气真诚。林晚照对他回以感激的微笑,心中充满了与伙伴一同奋斗、最终共同成功的激动。

接下来的日子是更加密集和针对性的赛前准备。他们要面对的是来自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高手,任何一丝松懈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训练内容更加国际化,大量往届ipho的真题、各国选拔的怪题被拿来分析和模拟。

林晚照感觉自己像是被投入了一个高旋转的离心机,所有的知识和潜力都被逼迫到极限。她疯狂地吸收着一切,系统新开放的“国际视野”资料库提供了大量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出题思路的分析,让她受益匪浅。

一次,在分析一道往届ipho关于“广义相对论框架下的引力透镜”理论题时,标准答案采用了一种复杂的张量计算。林晚照总觉得应该有更直观的几何理解方式。她想起了沈倦云盘里某篇关于“时空几何直观化”的短文,结合自己这段时间的思考,尝试用一种基于“光线在弯曲时空中的测地线方程”的几何图像来重新诠释这个问题。

她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这个想法,起初引来了一些质疑,认为不够严谨。但当她一步步在黑板上画出时空弯曲的示意图,清晰地展示出光线偏折的几何本质,并巧妙地与张量计算的结果相互印证时,质疑声渐渐消失了。负责指导的一位理论物理教授眼中露出惊喜:“非常漂亮的物理图像!林晚照,你这种将抽象数学与直观物理结合的能力,在ipho的开放性题目中会是非常大的优势。”

沈倦当时也在场,他靠在椅背上,安静地听着。在她讲解完毕,大家开始讨论时,他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随即低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快记下了什么。那个细微的动作,像一颗投入她心湖的小石子,虽然轻,却漾开了圈圈涟漪。他看到了,并且认可了她的独立思考。

出征前,队里放了半天假。林晚照给家里打了电话。母亲在电话那头激动得语无伦次,反复叮嘱她注意安全,吃好睡好。父亲的声音依旧沉稳,但透着难以掩饰的骄傲:“晚晚,放开手脚去比,家里一切都好,别惦记。”奶奶抢过电话,声音洪亮:“我们晚晚是要去给国家争光的!奶奶等着你的好消息!”

家人的声音穿越重洋,带着浓浓的牵挂和毫无保留的支持,像一股最温暖的力量,注入她的四肢百骸。无论她飞得多高多远,这根亲情的线,永远牢牢地系在她的心上,给予她最坚实的底气。

ipho的举办地设在欧洲一座历史悠久、充满学术气息的城市。当林晚照跟着队伍走下飞机,踏上异国的土地,看着周围迥异的建筑和肤色各异的人群时,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她真的代表中国,站在了世界级的赛场上。

开幕式盛大而隆重。看着五星红旗在会场中升起,听着激昂的国歌,林晚照的眼眶微微热。她不再是那个只能仰望他人成绩的旁观者,她是参与者和竞争者。

考试分为理论和实验两天。理论考试在一座古老的大学礼堂进行,题目果然如预料般灵活而深刻,对物理思想和数学工具都是极大的考验。林晚照摒弃杂念,全身心投入。遇到难题,她不再慌乱,而是调动起集训期间磨炼出的所有技能和系统提供的各种分析工具,沉着应对。

其中一道关于“利用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信号约束核物质状态方程”的题目,涉及了大量天体物理和核物理的前沿知识,极其复杂。标准思路需要求解一组复杂的微分方程。林晚照在尝试了常规方法后,时间所剩无几。危急关头,她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了自己之前研究拓扑物态时接触到的“标度律”和“普适性”概念。她大胆地假设在极端密度下核物质可能存在某种普适的标度行为,并利用题目中给出的少量数据点,尝试拟合出一个简单的标度律关系,从而绕开了繁琐的数值计算,对某个关键参数给出了一个量级上的估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做法,近乎“猜”。但当她将这个思路和拟合结果作为“一种可能的简化模型探讨”写在答卷上时,心里却有一种奇异的平静。她遵循了自己的物理直觉和跨学科的知识迁移能力。

实验考试在现代化的实验室进行,考察的是“测量一种新型二维材料的谷霍尔效应”。设备先进,但步骤极其繁琐,对操作稳定性和数据实时处理能力要求极高。林晚照和来自德国的选手分在同一实验台,两人语言不通,只能依靠手势和简单的英语词汇交流。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她展现出了出色的专注力和动手能力,与临时搭档默契配合,最终高质量地完成了所有测量任务。

考试全部结束,等待结果的日子既漫长又充满期待。组委会组织各国选手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在一场轻松的冷餐会上,林晚照端着一杯果汁,站在窗边,看着外面异国的街景。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

沈倦独自一人,站在庭院里一棵古老的橡树下,微微仰头看着天空,侧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有些孤寂。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眉头微蹙。

林晚照的心微微一动。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听到脚步声,沈倦转过头。看到是她,他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查的讶异,随即恢复了平静。

“考得怎么样?”他开口,声音比平时似乎柔和了一丝。

“尽力了。”林晚照走到他身边,隔着一步的距离,学着他的样子看向天空,“最后那道理论题,我用了点……不太常规的思路。”

“哦?”沈倦侧头看她,目光里带着询问。

林晚照简单地描述了自己利用“标度律”进行简化估计的想法。她说完,有些忐忑地看着他。

沈倦沉默了片刻,夕阳的金光落在他深邃的眼底。然后,她听到他轻轻吐出一句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