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金戈好吗 > 第40章 元气大伤难恢复(第2页)

第40章 元气大伤难恢复(第2页)

绝望中,有人提出向"戎狄"求援。这些散落在西陲荒漠的部落,与西戎八部不同,他们不属任何联盟,靠掠夺为生,据说掌握着"以煞养脉"的秘术,或许能与秦国的血窍术互补。但这个提议立刻遭到反对——戎狄与秦国素有血仇,秦共公时期曾多次生冲突,且他们的术法过于残暴,可能引狼入室。

"再残暴,也比亡国强。"赵鞅的话让争论戛然而止,他从怀中掏出一卷残破的舆图,上面用朱砂标出了戎狄七部的位置,"其中白狄与晋军有杀子之仇,或许可以争取。"

秦桓公的目光落在舆图上的白狄领地,那里靠近黑风渊的最深处,据说栖息着《山海经》记载的"穷奇"后裔,以吞噬煞气为生。向这样的部落借兵,无异于与虎谋皮,但看着雍城日益枯竭的灵脉井,看着禁魔营不断增加的哀嚎,他知道,这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五、新君继位的艰难开局

麻隧之战后的第五年,秦桓公在忧愤中病逝。这位年仅二十七岁的君主,血窍始终未能痊愈,最终因强行运转"烛龙啸"术引灵脉反噬,倒在了玄石高台的血灵灯前,手中还紧攥着那半部《混元血窍总纲》。

继位的是年仅十三岁的秦景公。这位少年君主继承了先辈的坚韧,却也继承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雍城的灵脉井彻底干涸,破辱堂的修士不足两千,边境的晋军已推进至百里外,禁魔营的嘶吼声日夜不绝。

"打开国库,清点所有储备。"秦景公的声音虽稚嫩,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穿着秦桓公留下的灵纹甲,甲片上的血络符已斑驳,却被少年用朱砂仔细修补过,"赵鞅大夫,你亲自去办。"

清点的结果触目惊心:

灵材:煞灵晶仅存三百斤,且多是低纯度的边角料;血麦种子不足百斤,因缺少灵气滋养,芽率不足三成;水灵珠彻底告罄,禁魔营的修士开始出现大规模煞气暴走。

术法:完整的典籍只剩《血窍术基础》《养脉谣》等五部,高阶术法全靠老修士的记忆传承,错误百出;能布设的最高级阵法是"三重血络阵",防御范围仅限皇宫。

兵力:潜龙卫只剩八百人,其中能作战的不足五百;狼骑兵三百人,多是老弱病残,幽冥狼的数量降至五十匹;地行修士几乎全军覆没,赤砂部的叛逃让秦国失去了地下作战能力。

"必须想办法联系戎狄。"赵鞅在新君的第一次朝会上,再次提出这个被搁置的提议。他的左臂因旧伤无法抬起,却仍坚持绘制戎狄七部的地图,"白狄的领嬴离,据说与晋军有血海深仇,他的儿子在麻隧之战中被赵括的地行锐士虐杀,或许或许能找到合作的契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默的眉头紧锁:"戎狄的煞灵术过于霸道,与我们的血窍术虽同源,却走了极端,他们修炼时会吞噬生灵的血窍,一旦引入,恐怕会后患无穷。"

"后患?"秦景公突然开口,这位少年君主的眼神异常坚定,他从怀中取出一块从禁魔营找到的令牌,上面刻着嬴石的名字——那个因修炼残缺术法而狂的少年,"再不想办法,我们连产生后患的机会都没有了。"

令牌上的血络符因煞气侵蚀而黑,却仍能隐约看到"秦"字的轮廓。这个细节刺痛了在场的每个人——他们可以忍受资源短缺,可以接受术法断层,却不能眼睁睁看着年轻一代在绝望中消亡。

六、灵脉异变的新威胁

雍城的灵脉井在秦景公继位后出现了更可怕的变化。井底的岩石开始渗出黑色汁液,接触到的修士皮肤会出现溃烂,李默检测后现,这是盘龙灵脉的本源受到饕餮噬灵纹的污染,开始向"煞灵脉"转化的征兆——这种变异的灵脉会不断产生煞气,最终将整个雍城变成第二个空桑泽。

"按《山海经?大荒南经》的记载,灵脉变异不可逆,只能用定脉珠压制。"李默的声音带着绝望,定脉珠是启灵库的至宝,在麻隧之战的混乱中遗失,据说被赵武所得,"没有定脉珠,不出三年,雍城就会变成不毛之地。"

灵脉异变引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城西的灵田长出带刺的黑色植物,果实形似缩小的饕餮,鸟兽食用后会变得异常狂暴;雍城的井水苦涩难咽,饮用后修士的血窍会出现紊乱;最可怕的是,夜间的空气中开始弥漫"幻听",许多人声称听到麻隧谷战死修士的哀嚎,甚至有人在幻觉的驱使下,试图打开城门投奔晋军。

"必须封锁灵脉井。"赵鞅提出激进的方案,用赤铁矿混合西戎的兽灵血,浇筑井口,暂时阻止煞气蔓延,"同时派人寻找定脉珠的下落,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

寻找定脉珠的任务交给了嬴石。这个十七岁的少年修士,血窍虽因修炼残缺术法而不稳,却继承了父亲的坚韧,他带领十名幸存的潜龙卫,伪装成晋军的探马,潜入麻隧谷——根据情报,赵武将定脉珠供奉在紫霄阵眼的聚灵塔上。

"我们的血络符在晋地会被灵犀卫察觉。"嬴石在出前,用最后的赤铁矿粉末绘制了特殊的"敛血符",这种符箓能暂时隐藏血窍波动,代价是消耗修士的生命力,"此行九死一生,若我们没能回来,请记住请记住还有人在为秦国而战。"

他们的离去像投入黑暗的石子,没有激起任何波澜。雍城的百姓依旧在饥饿中挣扎,修士们继续修炼残缺的术法,禁魔营的嘶吼声日夜不休,只有秦景公站在玄石高台,望着麻隧谷的方向,手中紧攥着那枚刻着嬴石名字的令牌。

灵脉异变的威胁加了向戎狄借兵的进程。赵鞅筛选出最有可能合作的三部:白狄、赤狄、长狄。其中白狄与晋军有血仇,赤狄掌握着"煞灵晶"的替代开采法,长狄则擅长布设"反聚灵阵",能克制晋军的紫霄阵。

"我亲自去。"赵鞅整理好行囊,他的左臂已彻底残废,却坚持带上那支狼毫笔——笔杆里藏着秦国仅存的半张《血络共生阵》图谱,这是能打动戎狄的唯一筹码,"告诉君上,若我没能回来,就让嬴石的弟弟嬴土继承我的位置,那孩子虽年幼,却比我们想象的坚韧。"

秦景公在玄石高台为赵鞅送行。少年君主的手掌按在赵鞅的肩上,两人的血窍产生微弱的共鸣——这是秦地修士特有的感应,无论术法如何残缺,灵脉如何受损,这份源自盘龙灵脉的羁绊,始终未曾断绝。

"赵大夫,"秦景公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的哽咽,却异常清晰,"记住,你不是去求援,是去结盟。秦国的血窍术,永远不比任何人差。"

赵鞅的眼眶湿润了。他转身登上西去的马车,车帘掀起的瞬间,看到雍城的灵脉井方向,黑色的煞气如同狼烟升起,与东方青岚谷的聚灵塔青光遥相呼应,形成一幅绝望而诡异的画面。

七、绝望中的微弱希望

雍城的破辱堂在一个雪夜迎来了意外的客人。一个穿着西戎服饰的少女,背着昏迷的嬴石,闯过晋军的封锁,出现在玄石高台——她是赤砂部的叛徒,因反对领投靠晋军而被追杀,却带来了两个关键消息:定脉珠不在赵武手中,而在白狄领嬴离那里;麻隧谷的紫霄阵因过度吸收灵脉,出现了不稳定的迹象。

"白狄在空桑泽找到了定脉珠,却无法净化上面的饕餮纹。"少女的华语带着浓重的西戎口音,她的手臂上有被灵犀卫划伤的痕迹,"嬴离领说,只有秦国的血窍术能净化定脉珠,他愿以此为筹码,与秦结盟。"

这个消息像一道微光,照进了秦国的绝境。定脉珠不仅能压制灵脉异变,更能解开血契对盘龙灵脉的约束,让秦国的血窍术恢复往日威力。而紫霄阵的不稳定,则意味着晋军并非无懈可击,或许能找到反击的机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嬴石他在麻隧谷找到了这个。"少女从怀中掏出一卷残破的帛书,上面是嬴石用鲜血绘制的图谱——这是《混元血窍总纲》丢失的后半部!原来嬴桀在战死前,将核心奥义刻在了麻隧谷的岩壁上,嬴石在寻找定脉珠的过程中偶然现,并用鲜血拓印了下来。

帛书上的"气煞同源"奥义,像一把钥匙,解开了李默记忆中的断层。他终于明白,第七重血窍的关键不在楚地的水行纹,而在自身血窍的"阴阳平衡",可以用西戎的兽灵血代替水灵珠,用赤铁矿模拟煞灵晶的效果——虽然威力不足,却能避免血窍受损。

"我们有救了。"李默颤抖地抚摸着帛书,上面的血字在雪光中泛着红光,与玄石高台的灵脉产生共鸣,"只要能与白狄结盟,取回定脉珠,我们就能"

他的话没说完,就被城外的号角声打断。晋军的灵犀卫突然动猛攻,紫霄阵的分支已推进至雍城十里外,青岚谷的聚灵塔青光冲天,显然是察觉到了秦国的异动。

"准备战斗!"秦景公的青铜剑出鞘,这是秦桓公留下的断剑,被少年磨成了短剑,"嬴石的图谱给了我们希望,赵大夫的出使给了我们机会,现在该让晋人知道,秦国还没亡!"

雍城的修士们在雪夜中集结。他们的灵纹甲破旧不堪,手中的武器多是农具改造,血络符的光芒微弱得像萤火虫,但每个人的眼中都燃起了久违的火焰。李默站在血灵塔前,用嬴石带回的图谱,次完整布设了"血络共生阵"——虽然威力远不及巅峰时期,却让每个修士的血窍都感受到了久违的共鸣。

"记住,我们是秦国的修士。"秦景公的声音在风雪中回荡,短剑指向晋军来袭的方向,"我们的血窍里,流淌着盘龙灵脉的力量,只要这股力量还在,秦国就永远不会倒下!"

风雪中的雍城,像一座在惊涛骇浪中飘摇的孤舟。灵脉的异变、资源的枯竭、术法的断层、外敌的环伺,每一个威胁都足以致命。但嬴石带回的图谱、赵鞅的出使、白狄的可能联盟,这些微弱的希望之光,却在绝望的黑暗中顽强地闪烁,预示着秦国即将做出最后的挣扎——向戎狄借兵,或许是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唯一的选择。

八、雪夜之战的悲壮抵抗

晋军的灵犀卫在雪夜中展开了对雍城的第七次试探性攻击。这次他们带来了改良后的"清玄弩",箭簇上镶嵌的微型灵犀角能穿透三重血络符,李默布设的外围防御阵在第一轮齐射中就出现了数十个缺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