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弟,你这次可是给咱们清平县长脸了啊!走,老哥给你牵马,咱们一起回去!” 周知县激动的笑着说道,那感觉好像爱你个是他自己高中一样。
徐闻一听,顿时有些惶恐,急忙看着周知县一脸认真的说道:“周老哥,您在我心里可一直都是大哥的身份,别说中的是探花,就算是高中状元,也不能让你牵马。”
这是他徐闻做人的底线,人这一辈子,有高有低,高的时候要低调,低的时候要从容,捧高踩低这事儿他做不出来。
更何况周知县对他也算是照顾了,他怎么好意思让对方牵马呢?
此话一出,老周心里顿时就像是吃了蜂蜜一样甜,看着徐闻笑着说道:“老哥真是没看走眼,有你这么个老弟,我这辈子值了,行,我不抢马,今天你是最风光的时候,我不能抢你的风头。”
他想了想,神色认真地道:“这样好了,你骑马前面走,老哥在后面跟着,这是我最大的让步了,而且历年以来,都是这样的规矩,你也别让哥哥难做了!”
徐闻见状,也明白自己即便想低调,身份和实力也不允许,只得点头,任凭他们安排
“既然这样,今日徐某便露个脸吧!”
“你大喜的日子,合该如此,贤弟快请!”周知县拉着徐闻的手,将他扶上枣红马。
顿时,锣鼓声再度响起,喇叭声、鞭炮声交织,热闹非凡。
徐闻坐在高头大马上,视野开阔,放眼望去,皆是清平县的老百姓。
他们比之前更热情了。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兴奋,仿佛高中探花的是他们自己。
进入清平县城后,按照惯例,徐闻骑着枣红马在县城内转了一圈,最后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登科坊。
此时的登科坊已修缮完毕,虽不奢华,却别有一番韵味,特别是两旁的竹子,更添一丝雅致。
“多谢诸位乡亲了,徐闻感激在心,将来若有机会,定竭尽全力为清平县付出!”徐闻弯腰抱拳,诚恳地说道。
自从他在乡试中解元后,乡绅们便开始筹钱为他修建登科坊。
整个登科坊他未出一分钱,也未费一点心思。
如今乡绅们不但把登科坊建好,还弄得如此规模,让他颇为感动。
当然,登科坊旁边石碑上,密密麻麻刻满名字,皆是出资乡绅的大名。
只要朝廷还在,这座登科坊就会一直留存下去,自己也能千古留名。
当初为了抢这名字前后排名,几个乡绅大户好一阵争抢,最终以出资多寡的顺序排名。
排在第一的,赫然是云升钱庄的掌柜,唐达。
还有些舍不得出钱的乡绅,当初笑话唐达,说不过是乡试举人,又不是进士,没必要如此大张旗鼓。
没想到徐闻这次,不仅中了进士,居然还是探花!
几个乡绅肠子都悔青了!感觉自己就像个傻子。
举人的登科坊,只能在清平县闻名乡里。
探花的登科坊,那可是在整个山东都能排的上号的。
“徐老爷,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您考取功名,我们也觉得脸上有光!”
“没错,这些都是我们心甘情愿的,您为大家做了那么多好事,这是应该的。”
“就是,如果不是您,我今年还娶不上小妾呢,赚多了,哈哈!”
众人都热情地看着徐闻,笑着说道。
他们真切地得到了好处,享受到我了徐闻当县丞以来给清平县带来的诸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