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拿着圣旨,锦书感觉自己像是拿着一个烫手的山芋。她忍不住叹了口气。一旁坐着的宋元清忍不住露出担忧的目光,“锦书,你没事儿吧?国君封你做县主你还不高兴吗?”
“哪里啊。”锦书无奈地再次叹气,“本来我们都计划好了,可是现在计划全被打乱了,这下子要怎么办才好啊?”她像是在和宋元清说话,但更像是在自言自语。
宋元清自然不晓得她这番话的意思,加上现在也不好问,她便只能暂时熄了追问的打算。
本以为宴会进行到这儿就该告一段落了。方才那道圣旨按理来说就是这场宴会的高潮了,谁知过了一会儿国君还是没有走的意思。
“赵回啊!”国君突然出声喊道。
众人的窃窃私语声立刻停了下来,他们纷纷转头看向赵回,看着他站起身跪到了国君跟前。赵回没有说话,而是恭敬地等着国君开口。
“你之前求朕赐婚的事朕已经考虑好了。”国君故意将语速放慢了许多。如此不光让赵回的心海开始起伏,就连在场的其他人也忍不住开始替赵回紧张起来。
答应辞官
终于,国君又继续往下说道:“这件事朕之前考虑到种种情况,因此当时并没有立刻同意。现在锦书已经是县主了,说起来与你镇远将军的身份也十分相配,料想旁人应该不会再多说什么……”
听着国君的话,众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很显然,国君是要给赵回和锦书赐婚嘛。然而紧接着,国君带着笑意的面容渐渐皱起了眉头,“可惜你硬要辞官,朕也不好阻拦你。”
在场的人顿时一片哗然。赵回要辞官?这事儿怎么没有听其他人说起过?相互认识的一些世家小姐和公子们纷纷对视起来,眼神中询问的意味过于明显。
下跪的赵回浑身也是一僵,“陛下,微臣……”
赵回想解释,可惜国君没有给他这个解释的机会,“好了,你也不必再说什么了。朕虽然舍不得夏国损失一位良将,可你的意愿朕也不可能不顾,所以你辞官的请求朕就答应了。”
“国君……”锦书跟着站出来,相帮赵回说句好话。然而国君也没有打算听她的解释,就在锦书开口的同时,国君打断了她的声音,“好了,朕也乏了,剩下的时间你们就自己玩儿吧!”
说完国君便站起身,朝着殿外走去,众人只好跪下恭送。等国君走远了之后,众人才站起身。赵回和锦书互相看了一眼,锦书投以安慰,而赵回的脸上则带着几分焦急与慌乱。
他并不是在意镇远将军这个身份,而是担心自己与锦书的未来。要知道,如今锦书便不再是平民百姓了。按照夏国皇室的规矩,一般皇家女子的婚事都要经过国君的同意。就算锦书并不能真的算皇家人,可现在她的身份摆在这儿,日后她的婚事肯定还是要经过国君的手才行。
国君是个明君,对待别人的婚事向来也不怎么掺和。说是要经过他的同意,实际上他也只会在了解到情况后下一道赐婚的圣旨罢了,别的并不会多干涉。不过锦书的情况显然是不同的。赵回甚至开始怀疑,国君可能就是为了阻止锦书嫁给自己,所以才封她为县主的。
而且不光是赵回这么想,就连锦书也忍不住开始这么想了。方才那些眼中暗含嫉妒之意的人,此刻便开始幸灾乐祸起来了。虽然倒霉的并不是锦书,可赵回和她到底是一家人,因此旁人也只有看他的笑话了。
“锦书,怎么回事儿?好好的,赵将军为何要突然辞官?”宋元清拧着眉头,看上去脸色也不大好。
没办法,锦书只能将事情的始末和她简单介绍了一下。听完锦书的解释,宋元清露出了与她同款的无奈表情,“这样一看,国君显然是在气赵将军意气用事,所以故意从中阻挠你们俩的婚事。不过国君向来仁厚,知道你们俩互相有意之后,应该也不会过于阻拦的。”
宋元清说了不少安慰的话,可只有赵回知道,要想让一切重回正轨恐怕是很难了。
“别担心了,我回去之后会把这事儿同我父亲说一说的。他如今在中京的地位虽然比不上我爷爷,可到国君跟前说两句话的资格还是有的,到时候我会拜托他帮忙说两句好话的。”宋元清又说道
回家待几天
宴会毕竟是有时限的,更何况这还是宫宴,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就更加严格了。赵回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去的,反正直到进了家门的时候,他整个人还是有些恍惚。
锦书也没好到哪里去。坐马车回家的路上一直都在想办法,至于今天宴会上那些好玩儿的事……抱歉,对他们俩而言根本就没有好玩儿的事。
尽管国君只是在昨晚的宫宴上说起了赵回辞官的事,可仅仅一个晚上的时间,这个消息便传遍了中京城。在这里,新消息传递的速度似乎确实比其他地方要快许多。
有人说赵回脑子有毛病,国君让他做大将军他居然还不做;有人替他感到惋惜,认为他为了一个女子走到如今这步实在有些不值……
宫里一直没有别的动静传出来。自那一晚的宫宴过后,国君并没有下旨让赵回辞官回乡,也没有派人来收回这座赐给他的宅邸。几天过去,锦书也猜到了,这一切恐怕真的就像是宋元清说的那样,国君大约是在和赵回赌气吧!
可情况总不能叫就这样一直持续下去啊!如今,城里不少人看赵回的目光都变了。特别是偶尔有人从镇远将军府门前经过,看向大门口挂的那块牌匾时目光都是浓浓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