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金台逝水by小陈亮火 > 第1章 1长得一样的人居然有三个(第1页)

第1章 1长得一样的人居然有三个(第1页)

第1章(1)长得一样的人居然有三个

京城,三月。

初春天暖,出行踏春者不在少数。正逢近来陛下册立胞弟为太子,又下旨大赦天下,举国欢庆,京中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临街的茶楼人声鼎沸,座无虚席。文人雅客相聚在二楼雅间,既能看到楼下的人群,又能听清说书先生的声音。说书先生戴着黑帽,左手持着一把题字折扇,右手捋着胡子。醒木一拍,又讲起那出百姓最爱听的风流轶事:“正讲到那灵帝见美男貌如冠玉身姿如松,心头可谓一个欢喜,立马凑上前去……”

灵帝陈凤莲,三年前被当今天子斩杀的少帝。世人皆知陈凤莲年幼无能,整日里耽于享乐。他被幽禁处死时,没有一个人为他而惋惜,全都在拍手叫好,庆贺大宁国即将迎来一个开明的君王。有关灵帝的话本子,也在京城格外流行。

跑堂小二端着茶水送到二楼窗边的雅座,刚要为各位斟茶,那名倚着栏杆,身穿黑衣的贵客手突然一抖,面前的茶杯被掀翻在地。

柏康回神,站起身拱手朗声笑道:“手抖了,抱歉,各位。”

跑堂小二见他衣摆湿了,想请他去换身衣裳。柏康摇摇头,目光仍专注地盯着楼下。和他同行的好友常玉竹打趣道,“不高兴?听见什麽了?”

“没有。”柏康说,也不知是在回答哪个问题。

他平日里一贯爱插科打诨,今儿也不知道怎麽回事,无精打采的。昨日六部放值时,柏康就板着脸了,但他不说,常玉竹也问不出个所以然。

“那灵帝……”常玉竹说到一半,见柏康身躯又僵住了,大笑起来:“还嘴硬!柏康,你果然是听到先帝的事,乱了心神!”

柏康啧啧两声,终于提起精神,悠悠道:“可别瞎揣测。既然看出来我心情不好,你不宽慰我就罢了,还提起不相关的人?”

京城衆人提起柏康,都道此人寒门出身,却性格张扬,和京中世家子弟不同,丝毫不遵守繁文缛节。他进入礼部前,只是宫中小小一名侍卫,自然不懂规矩,贻笑大方,即使後来成了御前侍卫,又进了礼部当差,也没改掉身上的痞气。

常玉竹就是在那时与柏康相识的。那时的柏康经常和他说先帝的坏话,说先帝小小年纪娇气得很,时常责骂宫人,任性妄为,御前侍卫们也没少受到先帝的刁难。柏康时常出言劝谏,就成了先帝身边受罚最多的一个。

那时,柏康说定是他太过耿直,出言冒犯,引得先帝不满,才总拿些小事折磨他。骂的咬牙切齿,恨得牙痒痒的。

常玉竹见柏康走神,就知道他又陷进回忆里了,有点後悔今天来茶楼这一趟:“别想了。先帝都死了三年了……你不会真喜欢他吧?”

柏康太过耿直,新帝登基後,所有人都不敢提起先帝,明哲保身,偏偏柏康说什麽先帝年少,死得可惜。朝中便有人猜测柏康与先帝的关系——毕竟柏康当了御前侍卫没多久,就去礼部当差了。

“谁喜欢谁?少胡说八道。你嫌我掉脑袋不够快吗?”柏康翻了个白眼,实在不明白这些人怎麽总编排他和灵帝。常玉竹这样问,礼部那些糟老头子这样问,就连陛下,都因为这事猜忌他。

常玉竹嘿嘿一笑。柏康不想理他,继续听说书先生讲评了。自从陈凤莲死後,不少茶馆都将他的故事编排成故事,流传于市。

更有甚者,将对陈凤莲的评价,编成艳曲嘲讽。柏康初听闻坊间传唱的那句“柔柔桃李色,依依盼春华”时,差点带人去将那家歌楼查封了。

虽然最後他还是找了个由头,责令京城大半的歌楼关停整顿。

如今已过去三年,斯人已逝,对他回忆点评最多的,怕也只剩那一张姣好的容颜了。如果陈凤莲没有美貌,怕是半点夸赞都没有,世上只剩对他的诅咒和谩骂。

虽然这後面,少不了陛下的推波助澜。

柏康捧起新送来的茶,饮了一口。茶是好茶,但他却喝的没滋没味的。陛下的斥责和楼下说书人带着暧昧笑意的声音交织在耳边,他觉得脑袋嗡嗡的,额头愈发疼起来。

定是最近礼部事务繁忙,好久没休沐了,累着了。

“咱们後日啓程去凉州是吧?回去我让人早些收拾行李。据说凉州美人如云,肯定有比那位更漂亮的。”

上了马车,两人的坐姿更为随便。常玉竹抱着个软枕,絮絮叨叨说着,对面却一直没有回应。他终于发觉,止住话头疑惑地看过去。

只见柏康叹了口气,支着脑袋,用看傻子的眼神看他:“你终于说到正事了。”

常玉竹:?

“你以为我是因为戏文生气吗?”柏康烦闷道,“我是因为这事生气,陛下驳回了我的丁忧假。礼部近来没什麽事,又有十几个老头子坐镇,哪个不比我资历老懂得多?陛下分明是刁难我!”官员丁忧尽孝还会被称赞德行,他都搬出这理由了,居然还不批准。

“嘘!慎言!”常玉竹压低声音,但又想到面前这人是京城里出了名的天不怕地不怕,曾因直言不讳受到了丞相那个古板老头的褒扬的柏康,便没再多言,“我记得你父母都还健在?那你为何要辞官丁忧?”

“我双亲都还好,我告的是我表舅祖母的丁忧假。”柏康无所谓道,“陛下近日来屡次敲打我,说我行事张扬,暗示我要收敛,尽早主动辞官。”

那样的丁忧假,谁看不出是故意为之啊。

还有,陛下敲打,难道不是因为你行事真的张扬吗?前几日还和吏部的侍郎当街大吵来着。

常玉竹都不知道该说什麽了。柏康和灵帝关系紧张不假,但在衆人眼里,柏康是先帝身边的近臣,陛下根基未稳,表面上定要优待柏康,加以拉拢,以示自己的仁德,定不会暗示他辞官。

三年前,陛下刚登基之时,还顺水推舟,在丞相夸赞他直言进谏後,破格提拔时任礼部侍郎的柏康为尚书。只是不知道,这对他来说,究竟算不算一遭好事。

“走一步看一步吧。”柏康倚在窗边,神色有几分懒散,“反正,我越是张扬,陛下便越会觉得我性格轻狂,才不会把我放在眼里。等哪天我谨小慎微的,他就该来治我的罪了。”

马车还未驶到尚书府门前,车夫突然停了车。常玉竹刚要问怎麽回事,一开车门,就见皇帝身边的内侍总管路公公弯着腰,等在尚书府大门外的石径前,身後还跟了三个少年人和一个低眉顺眼的小宫女。府上的管家搬来椅子,请路公公坐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