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长木雨风 > 第62章(第1页)

第62章(第1页)

她喜欢小菜馆里不油腻的紫菜蛋花汤,有滋有味的粉蒸排骨,喜欢红油抄手淋上多多的麻油,吃到大汗淋漓又嘴唇发麻,喜欢金拱门去掉酸黄瓜的双层吉士堡,喜欢坐在她对面,笑着让她先点单,吃完饭又会顺手给她递餐巾纸的周岐。

想到这些,杨筱又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矫情,多大的人了还要在意自己有没有点到菜,有没有先点菜,况且带着新同事出来,本就该这样。要说真期待什么,她觉得自己期待的或许是那份藏在让她先点单背后的关心和呵护吧。

但现在,她可以自己点单,也可以自己买单。

躺了会儿后,杨筱又爬起来回顾前几天开会恶补的算法知识,顺带把一些基础的中医内容一并复习了。学习真的是一件顶顶快乐的事情,每回学到新知识,她都有一种如获新生的感觉:原来还可以用这样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鸟语花香的世界。

周三晚上,一行人坐在包厢里,都紧张得不行。赵目桃算是里面最淡定的了,悠哉悠哉地端着茶杯抿,还不时小声安慰刘荇洋:“哎呀别担心,相信自己。”

刘荇洋回她,那是刀还没架到你脖子上。

杨筱听得笑出声来,确实,这次主要还是她和杨贽、荇洋谈,目桃和小飞来不过是给足对方面子,拿出十足的诚意来,毕竟这也就是他们公司现下所有的兵了。

包厢门推开那一瞬,所有人条件反射般站起来。只见,走在前面的是扈玉方,后面还跟着科秘老师,最后进来的是周岐。快一年没见,周岐额前的碎发长了些,眉下的眼睛还是一贯的清亮温和。

“扈主任,久仰久仰,我是杨贽。”杨贽走上前握住扈玉方的手,又转过头给扈玉方挨着介绍智妙团队里的同事,“这是我们智妙的另一位合伙人,杨筱。这是技术部主要负责人刘荇洋,剩下二位是技术部和行政部来的两位同事,萧飞、赵目桃。”

“小杨总,久仰。”扈玉方回握住杨筱递出来的手,点点头招呼其他同事,“哎,我也来介绍一下医院这边的同事们,这位是我们科秘老师,小唐,后面这位是心外的周岐医生。”

周岐上前握了下杨筱的手,他手心温热的触感顺着杨筱的手臂爬到了脸上和耳朵根处,松开后仍还在微微发热,“你好,周岐。”

杨筱忽然晃了神。这一刻里,她不再是他名义上的妹妹,不再是曾经因为他动心而备受道德煎熬与发难的高中生,不再是潮湿之地里一身狼狈的杨筱。

他们终于成了两个对等的成年人。

这一路,杨筱一个人走了好久,好远。

她低头看向自己的手指,那里仿佛仍旧沾染了怎么搓洗也黏在指尖的红墨水,胸腔又传来那阵令她兴奋和喜悦的心跳声,咚咚咚。抛开和周岐这段令她头疼的复杂关系不谈,她又一次感觉到,属于她杨筱的机会,再一次迈着轻快的步子来了。

杨筱坐在席间侃侃而谈,接住了扈玉方考量的种种问题。在她说到智妙有野心,但也有一颗向内审视的心的时候,扈玉方明显被说动了,望着杨筱露出了赞扬与欣赏的表情。这样的表情,无需言语承接,亦能给足人成就感。

“小杨总,我最后还有个问题。你们的技术应该怎么做到像医生一样判断病情?”扈玉方端起橙汁,喝了口,“中医的望闻问切,不是那么些程序设定就能超越的。”

“扈主任您关心的问题,非常根本。这确实是我们团队一直在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们每天都在思考和攻克的核心问题。我们的技术路径,不是要让机器去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医学思维来取代曾经的,而是去模仿和学习顶尖专家的辩证逻辑和临床经验。”

“我们这个模型大致的构建步骤分为:知识引入、模式学习、归纳整理,前期的知识引入是指通过导入海量的医学诊疗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中期的模式学习是和像贵方这样的出色科室进行专业合作,基于脱敏处理后的和有明确诊断下的临床病例来训练模型,最后通过基础知识与基础检查信息的整合、证候推理,生成相关的诊疗建议。

“但必须要强调的是,我们智妙不是要替代医生,而是辅助医生给出具有参考性的意见,来弥补人类记忆和精力局限性的同时,提高就诊效率。”

“打个比方,一位患者主诉失眠和多梦。我们的智妙系统可能会同时注意到他舌边尖红、脉弦细这些细节,并结合问诊中患者提到的‘情绪烦躁’,将其与‘肝郁化火’这样的证候关联起来;同时,它也可能会检索到有类似症状,但实际上是‘心肾不交’的案例,所以它会将两种可能性都列出来,给出各自的概率和支持证据,提醒医生深入鉴别。这就相当于多位专家在同时帮我们的医生做初筛和会诊,但最终的处方签字,一定是和您一样的、有一定判断能力的医生来签。”

周岐坐在一旁,眼神忍不住地朝杨筱投去,听着这些晦涩拗口的专业词汇,如此丝滑地从她嘴里蹦出,他心里游走着一股莫名的自豪和激动,再瞧见她眼下的乌青时,又掺了些心疼。

昨天,她又是熬到了几点。

胆小鬼

杨贽见扈玉方听得频频点头,内心炸开了花,这回估计十拿九稳了。其实,这也是他们吃了几回闭门羹后

,才摸索出来的路子:刚起步的小企业在没有强硬背书的情况下,贸然找院方签整体性的商业合作,成功的概率极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