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公子
孟辉领人到山脚的大树下休息,村长搬来桌椅和茶水,几人坐着看村民收番薯,小公子抱着他挖的大红薯,跟得个宝贝似的,小厮都不让碰。
很快,一筐筐红薯运下来,孟辉地里的番薯没怎麽吃,産量误差不大,东山两分地收一千两百多斤,後山産量低一些,一分地五百多斤。
三分地收一千八百斤,亩産六千斤,符合孟辉的预期。
其他人不淡定了,大人们互相看看,最後目光落在小公子身上,小公子抱着大红薯,故作老成说:“家父的确说过,番薯亩産可达五千斤以上。”
县丞尤远靖说:“善哉,番薯産量如此之高,农民将再无饥馑,顾大人将此物引入我朝,真是造福万民,功德无量啊。”
小公子面无表情,杨贤点点头,孙衙役职位不够说不上话,孟辉更是没有反应,尤远靖拍马屁搭子不在,尴尬笑笑,端起桌上的苦茶硬喝下去。
东山後山热火朝天,不时传来几声惊呼,是有人挖到了超大号番薯,左右邻居都跑来看,然後比比谁家果子更大,结的更多。
这里种的大多是谷类作物,像水稻小麦大豆高粱,哪见过这麽大个的粮食,一颗几斤重,够一家子吃一顿,真是喜人。
尤远靖终于从尴尬中缓过来,这次说话直入主题:“孟辉,原本县里和你们约定,粮种需返还五倍,但是你们也知道,县里公田遭灾,今年并无收成,明年番薯要在全县推广,还要靠你们这批粮种。”
孟辉和村长对视一眼,点头说:“理当如此,不知县里怎麽安排?”
“嗯,村民种地辛苦,县里愿出钱买,五文钱一斤,如何?”
村长和围观的村民面露喜色,这番薯本就是朝廷的粮种,就算当作粮税收走,他们也不敢有怨言,现在居然出钱买,还跟他们商量,真是少见。
孟辉不太满意,五文钱一斤,和抢有什麽区别,他躬身说:“大人,这两年粮价居高不下,糙米四十文一升,大豆三十文一升,番薯也是粮,咱们不求和主粮同价,只要大豆的一半,十文钱一斤,好记账,如何?”
直接翻一番,村长等人惊得不敢说话,县丞愣片刻,说:“粮价确实贵,但是十文太高,八文如何?”
孟辉看向身後,喊吴阿麽家的妞妞过来,说:“乡亲们开荒实在辛苦,大人您看,这女娃娃才七岁,您看这手臂,比竹竿还细,还有这手心,全是老茧,她家地就是她挥着锄头开出来的,还要浇水施肥。。。。。。”
小公子皱起眉,脸色越来越难看,尤远靖赶紧打断说:“是,村民们辛苦,就按十文一斤算。”
孟辉躬身道谢:“多谢各位大人。”
尤远靖又补充一句:“粮种既卖给朝廷,不可再私下买卖。”
“大人说的是。”孟辉转身对村民们大喊:“大夥都听到了,大人们体恤咱们种地辛苦,按十文钱一斤回收粮种,大家留下自家要用的,其馀的全部卖给朝廷,不可私下买卖粮种,好了,快动起来,按照之前领粮种的顺序排队,一家家来。”
村民们慌里慌张,搬着自家番薯去後面排队,有人问:“孟辉,咱们留多少粮种啊?”
孟辉想一想说:“我是十个粮种种三分地,明年咱们种稠些,一亩地用五十个粮种,两亩地一百个,半亩二十五个,各家自己算算。”
“哦。”村民们点着头回自家商量,然後挑出个头中等没有开裂适合做粮种的,再留下自家用的,花了好长时间才厘清,村长急坏了,喊着人赶紧去排队。
第一家是村长的本家侄子刘全有,先归还十个,其馀的过秤是九十二斤,孟辉拿着先前的名单核对,县里来的户房记录,官差负责给钱。
“多谢官爷,多谢官爷!”刘全有捧着钱,挑着空扁担去找自家人。
村民们眼睛都瞪圆了,真的给钱,好多钱,第二家赶紧跟上,队伍七拐八拐排到村後,一直忙活到傍晚。
一般人家得一两左右银子,村长和张二叔家得四两多,公田收上来三千多斤,粮种卖了十七两,村长说用来修祠堂和磨坊。
孟辉最开心,十颗粮种换十两银子,是他来这里的最大一笔收入,还没出多少力气,美滋滋。
官差拉来的半车铜板和银子全部用完,还是不够,几位大人将身上的银钱全掏出来,加上小公子支援的二十两,才勉强买下所有粮种。
户房核对出来有三万斤,一颗番薯一斤左右,明年派发下去,每户两个还有剩馀,比预想的多,加上孟辉赞助的红薯藤,马车一次拉不完。
孟辉将自家的,还有公田的超大号番薯也送给他们,说:“这些大番薯可以用来展示,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若是富绅商贾购买,县里也可收回一些成本。”
县丞略一思索,说:“的确如此,小孟妙计。”
一旁的小公子上下打量孟辉,面露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