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开了,上锅蒸吧。”
“好。”三禾往锅里放,六个小馒头,稀稀疏疏,谁也不挨着谁。
孟辉在心里数着时间,十几分钟後,厨房里全是麦香气,停火,开锅,水蒸气散开,馒头在两人眼皮子底下迅速回缩,孟辉嗷嗷叫着用筷子扎孔,抢救回来一点儿。
三禾脸色难看,他第一次蒸馒头,好丑,孟辉安慰道:“还行,至少发起来了,嗯,麦香味十足。”
回缩的部分嚼起来像死面疙瘩,两人却吃得很香,配上一道下饭小菜,十分满足,剩下两个稍微好看些的拿给红云他们,家里收了麦子,怎麽说也得让他们吃一口。
“咚咚咚,咚咚咚。。。。。。”
过好久门才打开,孟辉往下看,是孟运,他蹲下问:“怎麽只有你一个人在家?”
“娘去豆地了。”
“哦。”孟辉领人去厨房,把馒头放碗里说:“这两个馒头等娘回来一起吃,知道吗?”
“馒头?”孟运不认识馒头,孟辉心里一窒,摸摸他脑袋说:“自己在家害怕吗?”
“不怕,我还能扫地,给菜浇水。”
“真厉害,你关好门,等娘他们回来。”
六岁小孩能自己看家吗?而且孟运看上去更小,他虽然叫孟运,运气却不好,三岁遇上灾荒,长这麽大没吃上几顿好饭。
也算是幸运的,村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少,好些没活下来,孟运至少有哥哥姐姐疼他。
“走吧,咱们去山上找木材,顺便摘刺包。”估计是今年最後一茬刺包。
两人正在山上转悠呢,一辆马车驶进他们村子,村民赶紧去喊村长,刘广田眼前一黑,怎麽又来。
马车旁边站着两个带刀的官差,还有他认识的孙衙役,村长心稍微放下一点,躬身问:“官爷辛苦,这次来我们村所,呃,所为何事?”他记得上次孟辉就是这样问的。
“呵呵,是刘村长啊,孟辉在吗?”
刘广田回头看村民,一个汉子说:“哦,我看见孟辉上山去了,好像是去砍柴。”
“快去喊他回来。”村长招呼儿子带着几个人上山,回头对孙衙役说:“官爷要不先去我家坐坐?”
“不用,去孟辉家等着吧。”
“哦,好。”村长领人过去,
这边孟辉两人刚摘完刺包,正下山找木头,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他问:“三禾,我是不是幻听了,这山上怎麽有人叫我?”
“不是。”三禾看向山下:“是村里的人。”
两人赶紧下山,孟辉喊:“在这呢,怎麽了,出事了吗?”
刘学文抓住他往山下跑:“辉哥快回去,县里又来人了。”
孟辉边跑边问来的什麽人,听他描述猜到是孙衙役,那就问题不大,他甩开刘学文的手说:“慢些跑,别摔着,让他等会儿便是。”回头护着三禾,山路陡峭,摔一下可不轻。
刘学文挠挠头:“哦,是我莽撞了。”
村长早早送来茶水,几人扇着汗看孟辉家院墙,孙衙役问:“我上次来就觉得奇怪,这墙上是什麽东西?”
张平在边上,凑过来说:“孟辉是担心别人翻他家墙,在墙上插上削尖的竹竿。”
“哈哈,他可真有意思。”
“孙大哥。”孟辉远远打招呼:“好久不见,哪阵风把你吹来了。”
“你可算回来了,让我好等。”
“抱歉抱歉,正好在山上。”孟辉开门请人进去。
孙望山打量一番:“哟,你这院子变化挺大,这麽快又盖起两间屋子,麦子也收了。”
“是的,正好孙大哥来,赶上吃我家的新麦。”
“那我就不客气了。”孙望山仔细打量瓦片,皱眉说:“上次我就想说,你家瓦片和朝廷的水泥好像。”
“是麽?”孟辉紧张地汗毛都竖起来了,狡辩道:“我没见过那东西,就是往泥巴里混了点沙子。”
孙望山点头:“巧了,朝廷的水泥里面也有沙子。”
“呵呵,对了,大哥这次来我们村是为什麽事?”
“哦,瞧我,把正事忘了,朝廷要推广新粮,上次县令大人对你们村很满意,要在你们村试种。”孙衙役拉他往门口走:“这批粮种不多,除了县里公田,只选中你们一个村子。”
孟辉疑惑:“什麽新粮?”
孙衙役掀开马车上的草帘子:“就这个,说叫什麽番薯。”
孟辉眼睛瞪大,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