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敬雪去了山庄,夏三爷没见到胡尚轩,便问了一嘴,她也没有瞒着,将胡秀才病倒的事情说了,夏三爷听得叹了口气,倒是没说什么。
她转身去忙了,夏三爷逗了逗平安,和陈昭一起去山里走走。
“这一次来,将该说的话都说明白了,太子殿下特意放你离开一个月,你要是还扭捏着不敢开口,下次没这样的机会了。”
说起这个,陈昭有些不好意思,捏了捏自己的刀,“我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成日里风里来雨里去,给不了人家安稳的生活,也许不该开口。”
夏三爷瞪了他一眼,“那你跟着来做什么?看景儿啊?”
陈昭没话说了,夏三爷道,“既然来了,就将该说的话说明白,若是人家姑娘心中有你,也一直都在惦记着,你这么扭捏,反倒是耽误了人家,也许人家为了你不肯嫁人呢?”
陈昭看着他,夏三爷道,“我乱说的,还不是得你自己开口去问,大男人一个,刀剑都不怕,反倒是怕开口说几句话,丢不丢人啊?”
陈昭被他说得更不好意思了,“我真的该说?”
“你不该是这么犹豫的人,在太子殿下身边的人不应如此,男子汉大丈夫,没什么好怕的,就算人家不答应,大不了以后你不来了,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陈昭琢磨了一下,没说话,夏三爷也不多说什么了,他如今可真是闲啊,儿女情长的事也这么操心。
秀秀这两日情绪有些低落,文氏就算是忙着操持周氏的婚事,也没有忽略自己闺女的情绪,一直在关注着呢。
见她提不起精神,文氏得空,便将她叫去上房说了说话,“这是怎么了?没精打采的。”
秀秀摇摇头,“没有啊,就是先生病了,我担心先生。”
文氏道,“这只是其中一件事吧?前日开始就不对劲,跟娘说说看,这是有什么心事啊?那么要紧的事爹娘都答应你了,还能有什么烦恼?”
秀秀一笑,“我哪有什么烦恼,娘多想了。”
她不肯承认,文氏也就不会一直问了,只是有些失落,姑娘到底是长大了,有自己的心事,不是从前那个发生什么事都要告诉娘亲的小丫头了。
她自然高兴,可是同时也会觉得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但是做父母的,总要面对这一天的,不是吗?
“没有就好,娘就希望你开开心心的,别的给不了你,可是开心和快乐,娘想要多给你一些。”
秀秀心里又是一阵感动,觉得自己很不应该,娘亲这么疼爱她,她却整天为了一个男人伤怀,太过分了。
误会了
秀秀不知道陈昭到底是怎么想的,事实上他们两个从来没向对方表露过自己的心意,她可以确定自己心里有那个人,可是却不知道对方心里是什么样的想法。
她以为要过很久才会再见到他,没想到这么快他又来到了这里,可是却当作视而不见,已经好几日了,他们两个都没有说过话,其实也就来的那两天见了面,这两天人家在山庄住着,她刻意没有去,也没见面。
但是那日还住在了家里,她从他身旁经过好几次,他难道就没有什么话说吗?
秀秀心里难受极了,自己出门散散心,在路边扯了根草一直扯,简直是把那根草当成了陈昭,过分,真是太过分。
既然如此,又何必送她那些东西,这不是让人误会吗?
随即又一想,他比自己大几岁,又会武功,又是京城来的,说不定身边早已经有了红颜知己,再或者已经成家立业,一切也许都是自己多想了。
她正胡乱琢磨着,冬梅赶了上来,笑着道,“小姑,你在这里干什么呢?太阳落上了还不回家吗?”
秀秀一笑,“你回来了啊?以为明日才回呢。”
冬梅后日就要和李家郎君定亲了,两家说好了等冬梅年满十六再成亲,但是可以先将亲事定下来,免得他们平日里接触会惹人闲话。
双方都觉得对方家的孩子不错,所以就算是提早定下也没什么的,李郎君和冬梅也是愿意的,所以一拍即合,选定了后日下聘,这只是一部分聘礼,等快要成亲的时候还要送一次。
马上就要定亲了,文氏就让方昌文和刘氏带着冬梅去她外婆家走了一趟,也让刘氏的娘家人知道,定亲那一日娘家也来几个人,热闹一下,所以今日大房一家子都回去了,这会儿才回来。
冬梅笑着说,“明日回来怕时间太赶了,小姑想什么呢?我发现你现在心事可多了。”
秀秀一笑,“小丫头片子还懂什么叫心事啊?”
“怎么不懂?我后日都要定亲了,我可不是小丫头片子,比小姑还厉害呢。”
秀秀没说话,冬梅拉着她的手,和她手牵手回家,她也舍不得嫁人,和小姑从小一起长大的,形影不离,如果成亲了就要分开了,还好还能等两年。
两个姑娘高兴地往家走,不知道山脚下有个人已经下了山,准备往方家去一趟表明自己的心意,谁知山脚下几个人在那里聊天,被他听了去。
“方家姑娘是后日定亲吧?”
“是啊,李家郎君真是不错,说起来我家娇娘也十五了,我还觉得挺合适呢,倒是定了方家姑娘。”
另一人笑着道,“哎哟,你倒是个心大的,人家两家才是门当户对,李家日子过得好,方家差了吗?人家家里的姑娘娇养着长大,从小没干过多少活儿,两个人相配得很呢。”
“嘿嘿,这倒也是,我家丫头哪里比得上方家的,我也就是随口念叨两句,谁不想给自己找个好女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