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新出现的格子代替了原本的一列书籍,季雨桐明白,柜子的内里应当有暗藏机关,刚刚按下的圆孔就是触发机制。
季雨桐在枕山生活了十来年,也还是刚刚知道自己家里有这样的暗格。
怪不得,第三排与第四排的间隙扩得如此大,季雨桐一直以为那只是为装饰设计之用。
“原来真的有……”
卓思华的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有什麽?”
“你母亲曾经跟我说,枕山里有暗格,我当是玩笑话,原来是真的。”
当时,季雨桐没将这短短几行字记在心上,而此刻,季雨桐顺着卓思华的目光望向暗格,终于知道母亲心里最深的秘密。
这一柜子,是满满当当的书信。
季雨桐从中抽出一封信,信封上的寄件人落款为“华灯”。
她心里的猜测被证实,坦然地把信递给卓思华:“你写的信。”
卓思华认出自己写的信,她讶然拆开来,读里面内容:
“明烛:
谢谢你的来信,我诚惶诚恐拜读完了,此刻窗外雨声连绵,远不及我心声轰鸣。
实不相瞒,你是第一位给我来信的读者,且对我的短篇小说有如此高的评价,我内心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在此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未来,怀疑自我的坚持是否还有必要?
甚至,我已经打了退堂鼓,想换一条路,走得轻松一点,不再苛求不知道能否属于我的将来。
可在读完你的信後,我明白一切坚持都是值得的。虽说作者不能全然依赖读者的评价,但在写作迷茫期,能遇见他人给予善意的鼓励,无异于暗室逢灯。
道路既明,我将举着这捧萤火继续前行。
正如你欣赏《灯》中暗含的坚韧不拔,我亦钦慕你文字里的诚挚与纯粹,我始终坚信文字能够给人以不竭动力,至少此时此刻,我因你的来信触动不已。
只要思想还在,我会一直写下去。
华灯”
卓思华不知不觉热泪盈眶:“这是我写回她的第一封信!”
她快速地抽出一封封信,信封上的落款皆是她的笔名,那是她与向明烛之间数不尽的时光。
“这是想要同她见面时寄的信,这是与她交流写作时写的信,这是小说发表後我写给她的感谢信……”
几近二十年的时光过去,纸张虽然泛黄,却都保存得很好,纸上的一字一句依然清晰。
“她都还好好保存着。”
卓思华的泪水,打湿她手上捧着的信纸,溅成一朵朵透明的花,透过十多年的光阴,滴落在了向明烛的手上。
望着情绪零碎的卓思华和那满满一柜叠放整齐的信,这一刻,季雨桐忽然于心不忍。
这样绵绵的感情,藏在房间里最隐蔽的地方,直到十馀年後才被发现,彼时斯人已逝,空馀苦苦怀念她的爱人……
季雨桐看着卓思华,像看见一盏错过渡口的孤舟。
她撇过头,不愿再看卓思华的泪眼。
一转念,季雨桐的视线又重新落回了母亲的那张床。
季雨桐蹲下身细细观察床尾的背面,这样以後,她才发现刚刚自己按下的是一个雕刻着花边的圆环。
这圆环不大不小,似毫不起眼,乍看不过是雕花装饰,原来按下後竟大有乾坤。
顺着圆环视线延伸,季雨桐发现了刻有相同花纹的另一处。
两个圆环左右对称,两相和谐。
季雨桐屏住呼吸,再用力按下另一处圆孔。
柜子又震了震,随後,书柜第六排最中间的柜子轰然打开。
季雨桐擡眸,与听见声响的卓思华一齐看向被打开的暗格。
暗格里,静静躺着一尊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