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背粮食的男人一回到村里,就发现家里的女人都在用各种方法刨地。
开垦土地最大的难处就是没有工具,好在这段时间,大家经常进山找吃食,手里都有些用石头做的,或是用坚硬的木头削的工具。
石头做的锹,镐头什么的,那肯定用的都是薄石,所以要是用力过大,那也是很容易断裂的。
木头做的那种工具那就更不用说了,你看挖个野菜还行,这要是用来刨地,肯定是一刨就坏。
而且这的土地因为常年干旱,都干裂的一块块的,没个趁手的工具,每户还想开出一亩地,大家都觉得这件事不可能做到。
更何况大家看着这样的土地,也不觉得能种出来粮食,积极性一下减去了一半。
大家开垦的都是自家房前屋后的自留地,当时建村子时,不是给家家都留了一块自留地,陆元策的意思,就拿这些自留地做试验田。
他们家有一把铁锹,这次肯定又立了大功。
一家人轮番上阵,足足用去了一天半时间,终于是开出了一亩地。
实际谢放背回来的那个背篓里,还不止藏了个小黑,还藏了能有个四五斤的玉米。
这些玉米是陆元策让他们爷俩拿回来的,谢放开始还以为是给他们家吃的,原来是用来做种子的。
新开出来的土地,都是大硬块,一家五口人又用去半天时间,把这些硬块用石头一点点都砸成碎面。
这两天把谢如令给累的,她觉得自己一个人在空间里种十亩地,也没有一家人忙乎这一亩地累。
空间里的土地,无论是播种,还是收割,她的任务就是负责开播种机,收割机。
估计要不是需要证明空间还有她这么个主人在,连这两样事都不需要她去做。
现在可好,她不但要学会刨坑,还要学会点种子,还要给种子培土。
原本谢如令是刨坑的,后来她觉得刨坑有点累,就选择了培土,再后来她发现她爸一个坑里就放一颗种子,这才把点种子的活接了过来。
谢放也知道多放一颗种子保险一些,可这不是舍不得吗,这种子多金贵啊。
轮到谢如令撒种子时,一个坑里放两粒种子那都是少的,偶尔把握不好的时候,扔个三颗四颗的时候都有。
她虽然对空间出产的种子有信心,可这干巴巴的土地太让人不放心了,所以为了保险起见,谢如令就偷偷多埋了几颗。
这样出苗率不是能高一点,而且等苗都出来,也可以移栽到别的地里,也不会白瞎。
这两天每户都能分到二斤粮食,就是想让大家都赶紧喝上一口粮食粥,把命先保住。
哪怕有的人家又掺了一些野菜,有的人家是和海里捡回来的一些能吃的东西一起煮的,这营养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眼瞅着,这两天大家的气色和头两天不一样了,谢如令这个救人者自然也很高兴。
之前哪有啥力气刨地啊,都饿的直打蔫,还刨地,走路都直打晃。
现在力气是有了,可是没有工具啊。
今天一看谢放家不但把一亩地都开出来了,还都种上了,现在一家人正在用荆条垒墙,看样子是想把那一亩地围起来。
过来看热闹的几个妇女,都羡慕的说道:
“咱们和谢老三家能比吗,他们家可是有铁锹的,那东西一挖一个坑,开这点地还不容易。”
“哪有容易的,有铁锹也不见得就容易,你看谢老大家还有铁锹哩,他们家那块地,还不如我家开出来的多哩。”
说话的女人姓马,不过却是谢家远房的一个媳妇。
可能因为两家不是一支的,所以平时他们两家也没啥来往。
谢如令对这女人有点印象,还是因为她家儿子谢南星,有一次谢明轩和谢雨轩在外面被人欺负,就是谢南星帮忙找回的场子。
当时那孩子还说了句,“我们一笔写不出来两个谢字,欺负他们哥俩,就是欺负我谢南星。”
从那以后,那伙外村的孩子,再没敢欺负过小哥俩。
可见那个才十五岁大的谢南星,在这些半大孩子里,有着多高的威望。
据谢明轩和谢雨轩说,谢南星特别能打架,而且从不欺负弱小,还经常帮助那些被欺负的小孩子,尤其姓谢的,他都会照顾一二。
能教育出这样的儿子,想必这位谢五婶也差不到哪里去。
“五婶子,今天我做主,等我家用完,这把铁锹就借给你们家。而且我听说,今天大家去背的粮食,是按人头分下来的,不管大人小孩,每人三十斤哩。
还有还有,我还听说每户都会给五斤玉米种子,还有菜种,你们大家都赶紧回去把自家房前屋后的地开出来,都争取早点把种子种到地里,说不定这几天就有雨哩。”
“真的假的?小令你不是诓我们的吧?真会给大家按人头发粮食?还每人三十斤?”
“不可能,谢兰花可不是那样说的,她说要不是她男人帮大家争取,说不定一户二斤都舍不得给哩。”
谢兰花是王铁柱家婆娘,大家一听那女人说这话是谢兰花说的,都选择了相信她的话。
只有谢五婶,站在那里眼睛眨了眨,过来从谢如令手里接过铁锹,“那婶子就谢谢你了,来,我来帮你们挖土,等你家干完,我再回去开地也来得急。”
谢五婶说完,接过铁锹就快速挖了起来,那动作,真不比一个爷们干活慢。
和平年代寡妇人家过日子都不容易,更何况现在这种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