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都有水井,而且按着陆元策的要求,每村都不能低于两口水井。
只不过这两口水井挖在哪,还真不是谁能说了算的,而是要看哪里出水量比较多。
所以这出水多的地方,就变成了这个村的风水宝地,然后住在这附近的人家不但挑水比别人家近,还自得是住在了风水宝地上,那肯定是受到不少人家羡慕。
相反,那些住在离水井比较远的人家,不但要懊恼自家没住在风水宝地上,这每天挑水也是个大问题。
尤其冬天一来,水井周围因为大家担水时洒上的水,又结了厚厚的冰,所以这出来挑水的人不但要受冻,还得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问题。
要不然刺溜一下,滑进水井里,那还能活命吗。
所以各村出来担水的,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女人的活。
这件事谢如令也听说了,尤其那些没分家的,婆婆当家的,自然不会把这种危险又受冻的活计交给自己生的儿子去干。
不过有那夫妻关系比较好的,知道疼媳妇的男人,还是会偷摸抢下这个担水的活计。
婆婆指使儿媳妇干活,算不得对妇女的压迫,所以这件事各村的妇女队长,包括谢招娣也算是女公安,也管不了这事。
可这让大肚子媳妇出来担水,没看清对方是谁前,谢如令还在心里暗自骂人,觉得这家不是死了男人,就是全家都死了。
然后等那个担水的人可能是听出了她的声音,一抬头,两个人都愣住了。
“小,小令?”
“你是谢青蓝?”
俩人几乎同时出声,又同时闭上了嘴,最后还是谢如令过去,帮她把已经洒了一半的水桶扶起来,摆正,这样虽然洒了一半,但好歹没有全洒,要不然都挑到这了,她都有点替谢青蓝可惜。
谢如令弯下腰帮谢青蓝扶木桶的时候,注意她穿的那双鞋,完全就是用苞米叶子做的,连块布都没有,心里这火气那是蹭蹭的往上冒。
“这就是你上赶着送上门,给自己找的好婆家?”
谢如令实在是忍不住了,这人瞧着都有五六个月的身孕了,还穿着单衣单鞋出来挑水,可见那个冯富贵是个什么东西。
谢家人可能是基因好的缘故,男男女女长相实际都很不错,尤其几家的姑娘,不说个个都是大美人,可也没有哪个是丑的。
尤其身高,在这个只要不是太矮就是好媳妇人选的时代,谢家的姑娘几乎个个的身高都超过一米六。
男的那就更不用说了,都是大高个。
谢大喜家两个闺女,别看王巧珍一直都很稀罕谢青苗,觉得谢青苗比谢青蓝能嫁的更好。
实际谢青苗的优势就是随了她妈王巧珍的体型,长了一个能生儿子的大屁股,要说长相,还真没有谢青蓝好看。
曾经那个长相身材都很不错的谢青蓝,此刻双眼无光,脸色蜡黄,皮肤粗糙,嘴唇发黑,哪里还有当年的好模样。
“如果嫁人过的是这样的日子,我看你还不如不嫁,在娘家,二堂哥几个,肯定是不会让你一个女子去担水就是了。”
身为女人怎么能不嫁人?
甭管嫁的啥样,都是不能赖在娘家一辈子不嫁的。
有着这样思想的谢青蓝是没办法理解谢如令的,不过小堂妹这话是没有恶意的,她到是听出来了。
“小令,以前是我和青苗不对,我这,可能也是遭报应了。”
谢青蓝似是不愿意和谢如令多说,也可能是家里急着需要她把水挑回去,说完这句话,就弯腰挑起两个只剩下一半的水,头也不回的走了。
谢如令望着已经走掉的人,觉得这心里的憋闷,蹭蹭往上冒的火气和不忍心,一定是小原主的意思。
不然她才不在乎谢大喜那一家子过的啥样,她和他们又没有血缘关系。
“你等一下。”谢如令追上去,想要接过来那一担水,然后看看自己的小胳膊小腿,想想还是算了,“那啥,我刚刚去大市场了,白走了一趟,要不,去你家里喝口水?”
交易大市场离五村比较近,谢如令这样说,谢青蓝到是也没多想,不过也没做出多热情的举动,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
谢如令还记得冯家另一个儿媳妇,应该是冯家的二儿媳,叫啥来着?
她当时听大家叫她冯家媳妇,她就叫她冯嫂子,还真忘了问她叫啥。
谢青蓝嫁的那男人叫冯富贵,是冯家的老来子这事,她还是从冯嫂子那里听来的。
那时就听大家说冯老太太多惯着他们家那个老来子,对其他几个儿子媳妇一点都不好。
这瞧着对谢青蓝这个老来子的媳妇,也不怎么样啊。
谢青蓝前面走,谢如令在后面跟着,都要走出村了,才见她拐进一户人家。
这老冯家离水井那里可是不近乎,好在就剩下半桶水了,谢青蓝可能也都习惯了,挑着半桶水,就跟挑着两只空桶差不多。
要是换做她,空桶她也挑不动,想想那两只大木桶,硬邦邦的扁担,她这肩膀就已经开始疼了。
看来她和陆元策定亲还是对的,嫁给没爹没娘的,日后肯定是不会受这样的气。
虽然她就是有公公婆婆,肯定也不会干这样的活,受这样的气,但有公公婆婆在,瞧着自家的儿媳妇和别人家的儿媳妇不一样,小话她肯定也不会少听了。
谢如令越想越觉得和陆元策定亲不吃亏,而且他还不急着结婚,这对她来说,是最最最满意的一个条件。
谢如令故意落下好几步,听着谢青蓝把水挑进院子,她还站在老冯家大门口仔细打量一番这四间土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