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二闺女这个当娘的当的有多失败了。
就这样的,还想嫁给陆大队长?
谢二喜觉得自己要了一辈子强,老了老了,这张老脸都快被李仙花母女给折腾没了。
这一日谢放家刚放上桌子,谢二喜就双手插在袄袖子里进院了。
本就是窗户纸糊的窗户,冬天窗户上又都是霜花,看外面就更费劲了。
好在谢放家外面又搭建个暖棚,这样不但能挡住寒气直接进屋,还能在暖棚里放一些东西,重点是,自打有了这个暖棚,窗户上再没上过霜。
所以谢二喜一进院,坐在炕里的谢放就瞧见了,推了一把自家大儿子,“你二伯来了,你出去迎一下。”
一听自己爹来了,已经坐好准备吃饭的小石头也蹭一下跳下地,跟着谢明轩一起跑了出去。
谢二喜一进来,就感受到了三弟家与自家的不同。
刚刚掀开锅,西屋锅里是热气腾腾的大米粥,东屋这口锅里,炖的是酸菜肉,还贴了一圈大饼子。
罗慧琴见二大伯哥来了,都没用谢放说,就让孩子们多拿一副碗筷。
儿子在这白吃白喝,谢二喜哪好意思吃三弟家饭,可架不住这一家子的热情,最后硬是被明轩雨轩拉上桌的。
然后再一瞅兄弟家饭桌上,光咸菜酱就四样,啥酱黄瓜,酸豆角,萝卜条,野菜咸菜,整的都跟菜似的,看着就好吃。
谢二喜终于知道儿子在老三家里有多享福了,难怪个子长了,也越来越胖了。
他们家现在肯定也是不缺粮的,白面,高粱米,苞米面,酸菜白菜萝卜啥都不缺。
可李仙花做的早饭,几乎每天都是苞米面糊糊,很少变过样。
咸菜他们家当然也有,但像老三家里这样好吃的咸菜,他们家还真没有。
谢二喜暗自感慨一番后,不知不觉,巴掌大的大饼子已经吃下去一个了,大米粥也喝了一碗。
正想要放下筷子,谢放那边赶紧又递过来一个大饼子,谢如令也赶紧又给二伯盛一碗大米粥。
“这,我这吃的已经差不多了。”谢二喜不好意思的想要推开,可大饼子已经接过来了,粥也盛到他碗里了。
谢如令还从菜碗里挑出两块肉,放进她二伯碗里,“差不多就是还差点,二伯,咱家现在不缺粮,吃就吃饱了。”
谢如令这话不是说假的,他们家现在就算没有她,明年一年的口粮也不会缺。
拿出一百斤棉花换的工分,加上她爸妈挣的工分,他们家又不用换棉花,最后都用来换粮食了。
不过今年生产队就苞米种的多,所以他们家换回来的粮食,那肯定都是大苞米。
然后谢如令就用苞米面,换着花样给大家做吃的,啥苞米面菜包子,大发糕,苞米面面条,就连这大饼子,都是发面的,一口咬下去宣腾腾的可好吃了。
苞米种的多,就得好好研究怎么吃的更精致一些。
要不然天天吃糊糊,要么就是窝头,任谁天天吃都不会觉得好吃。
实际种植苞米真是好处多多,苞米粒能吃,苞米杆能烧火,还能喂牛喂马喂羊。
就连苞米粒子搓下来,那些苞米芯,老百姓管那东西叫苞米杨子,都被驻地回收回去,说是用来酿酒了。
高手在民间这句话一点不假,谢如令听说了这事也是很吃惊的。
然后听说酿酒厂酿出来的酒糟,还能拿去喂牲口,这些事她之前听都没听说过,哪里会懂。
所以岛上的日子,不用老百姓说,她都看出来了,那肯定是会越来越好。
“对,小令说的对,你不来,我又不能去请你,既然你来赶上了,没啥好饭菜,也得吃饱了。”
谢放一边说着,也给二哥挑两块肉吃。
陆元策时不时的就送些肉过来,也不知那些肉他都是打哪弄来的,羊肉,野猪肉,狍子肉,鸡肉兔肉他们家就没断过。
谢如令当然不能告诉她爹,那些肉大部分都是她给陆元策的,然后倒一下手,就变成陆大队长孝敬她爸妈的了。
“小令是个好的。”谢二喜抬头看了一眼侄女,“我咋听说,小令和陆大队长要定亲了?”
说起这事,罗慧琴才插上话,笑着回道:
“是嘞,前两天陆大队长来家里吃饭,和我们提亲了,我和她爸也不反对,这件事就算先定下了。”
谢如令偷偷撇了撇嘴,她一直以为自己爸妈和别人家的爸妈是不一样的,没想到也是封建大家长,居然连问都没问问她,就把她和陆元策的亲事定下了。
然后过后才问她是咋想的,那还能咋想,定都定下了,那就嫁呗。
好在陆元策还算通情达理,说成亲不急,要等她再大一点的。
那天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把她想反驳的话都给堵死了,那她还能说啥,只能认下陆元策那个未婚夫了。
“好好好,陆大队长是个好的,配咱们家小令正好。”谢二喜不住的点着脑袋,说的也都是真心话。
陆元策是好的,他闺女自然也是不差的。
谢放点点头,“这件事元策说的太突然,我们也只是私下里先说一说,等正式定亲那天,你们可得都过来喝一杯。”
“那是一定的,说哪天没有?”想到自家那两个操心的,谢二喜也想这件事最好能快点定下来,也好让那母女俩死心。
“就这两天吧,元策的意思,这件事最好能在年前定下来。”
在这里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一顿香喷喷的早饭吃完,谢二喜也了解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