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庶女攻略皇后 > 第112章 火里找字灰上立规(第2页)

第112章 火里找字灰上立规(第2页)

他说出最后一个名字时,屋内烛火晃了一下。

“苏婉儿,乳名阿鸾,寄养户主为庆阳庵净慧师太。”

苏锦黎静坐不动,可指尖已冰凉。

苏婉儿不是国公夫人亲生?

那个从小锦衣玉食、以嫡长自居的姐姐,竟是顶替宗室血脉的冒牌货?

安国公府靠她与太子的婚约定位朝堂中枢,若此事曝光,整个家族的政治根基顷刻崩塌。

这不是宅斗,是动摇国本。

她忽然笑了,极轻,极冷。

“你父亲为何要藏这个?”

“因为当年下令销毁原始起居注的,正是当今圣上。”李仲衡低声道,“那时他还是太子,借‘整顿史馆’之名,烧毁所有涉及贞元末年宫变的记录。我父亲参与其事,良心难安,才偷偷留下副本。”

苏锦黎站起身,走到窗边。夜风掀起帷帘,远处皇宫角楼灯火明灭。

原来如此。

一场大火埋了人,一场大火又烧出了字。

灰烬里的真相,比鲜血更烫。

第二日清晨,林砚舟递上奏本。

身为太常寺博士,他本无权干预修史之事,但他引《礼典·史职篇》力陈:“国有大疑,必询诸史;史有遗缺,当补于今。”他请求重修《贞元实录》,并提出“三不原则”:不避讳、不删改、不独修。

“历史不是庙堂装饰。”他对内阁老臣直言,“它是千万人活过的证明。”

五日后,记忆塔三层辟出“修史堂”。

林砚舟率五位寒门史官入驻,每日公开誊录残卷,百姓可旁听质询。

有人质疑某位已故宰相的言行,他当场取出《民祀议》残稿反问:“这份奏章曾建议减免江南赋税,却被批‘不合时宜’而焚毁。若连这样的声音都能抹去,我们写的还是历史吗?”

满堂寂静。

一位白老学究颤巍巍起身,最终只叹一句:“尔等不怕死乎?”

林砚舟平静回视:“怕。但我们更怕后人说,我们这一代人,连真话都不敢记。”

消息传开,民间震动。

茶肆酒楼皆议“昭娘案”,街头童谣竟有“火烧庙,灰出书,凤凰雏,认归途”的句子。

而在王府密室,萧澈听完汇报,久久未语。

烛光映着他瘦削的脸,病容之下,目光如刃。

“他们以为烧掉文字就能消灭过去。”他缓缓开口,“可有些东西,越是压,越会从裂缝里长出来。”

苏锦黎立于窗畔,看着庭院中新栽的一株海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春寒料峭,枝头却已冒出嫩芽。

有些规则,该重新写了。

西风卷着纸灯的余烬,在“仁悯园”上空盘旋成灰雾。

苏锦黎立于无字碑前,看着那枚嵌入碑底的褪色绣鞋——靛青缎面,绣着半朵残梅,边角磨得白,像是被无数个夜晚摩挲过。

它不属于宫中规制,却承载了一段被火焚、被尘埋的命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