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庶女攻略庶长子 > 第51章 火熄了灰还在飘(第1页)

第51章 火熄了灰还在飘(第1页)

崔明远在衙署彻夜未眠。

烛火将他的影子拉得扭曲,映在墙上如一只困兽。

案前堆着的“禁铃案卷”已高过茶盏,名录密密麻麻,纸页泛黄,竟膨胀至三千余条。

他翻到最新一份记录,手指一顿——宫中扫地太监所持竹帚相碰三声,被内务府记为“疑似节奏传播”,当事人已被罚俸三月,调离原岗。

荒唐。

他冷笑一声,抽出初颁《禁铃令》时自己亲笔所书的奏折底稿。

墨迹尚清,字字恳切,言辞间满是“肃清邪音、正风俗、安社稷”之志。

可就在页脚批注处,一行小楷刺入眼帘:“此令可行,宜广而严,断其根于未萌。”落款无名,笔锋却熟悉得令人心悸。

那是国公府幕僚惯用的“瘦金体”。

崔明远猛地合上卷宗,喉头一紧。

他忽然明白,这哪里是什么维护礼法的清查?

分明是一场借刀杀人。

世家欲除异己,便以“伪铃”为名,将民间声音尽数归罪;朝廷急于立威,顺势接过这柄刀,砍向看不见的敌人。

而百姓,不过是夹缝中被碾碎的灰烬。

他抬头望向窗外,天色微明,市集已有喧闹声传来。

他披衣而出,不带随从,独自走向西坊早市。

晨雾未散,孩童们围成一圈踢毽子,笑声清脆。

那毽子落地,啪、啪、啪,三响为节。

围观人群起初只是看热闹,可当第三声落定时,竟有数人下意识低语:“一二三……”

声音轻,却齐整,像某种暗流涌动的回应。

崔明远瞳孔骤缩。

这节奏,与灯诗开篇的节拍完全吻合——“星火藏夜帷,一念启春雷”,五七五七句式,暗合心跳律动。

他厉声喝止:“谁准你们聚众诵诗?还不散去!”

人群怔住,随即四散。

脚步匆匆,无人回头。

只有一老者临走前驻足片刻,望着他说:“大人,心跳也算犯禁么?”

话音落下,风穿巷而过,檐角铁片轻响,仿佛应和。

崔明远站在原地,掌心出汗。

与此同时,城西药铺后院,苏锦黎正坐在窗边研墨。

她换了一身素青布裙,髻用木簪挽起,像个寻常药婆。

掌柜进来禀报:“今日‘安神汤’送出三百七十二碗,南街贫户几乎全领了。”

她点头,从袖中取出一枚铜模,轻轻按在新制的汤勺底部。

那凹纹极细,肉眼难辨,唯有指尖摩挲,才能触到六个微刻小字:“火不灭,信不绝”。

“记住,每碗都要印。”她声音很轻,却坚定,“他们喝的是药,留下的,是种。”

夜里,柳知秋悄然潜入百家布庄。

她带来数十片烧制过的陶铃碎片,薄如蝉翼,色若焦土。

绣娘们围坐一圈,在百家衣裳的里衬缝入这些碎片。

不露痕迹,洗衣时不显,唯有贴身穿戴时,体温微微加热,皮肤便会感知那一道道细微凸起——那是诗句的笔画走向。

“让她们穿着走街串巷,”柳知秋低声说,“让每一个拥抱、每一次弯腰,都把诗传出去。”

某夜,一户人家幼童高烧呓语,反复呢喃:“铃在人心不在手……”其母惊醒,俯身探热,指尖无意划过孩子背上的里衣布料,竟觉纹理异常。

她借着油灯细看,现那不是绣纹,而是一行行微型刻痕,连起来正是完整的灯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