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被媳妇赞同一会,王屠夫得意洋洋的哼了一声,“你啊,闺女还不足十岁,就瞎着急。”
王屠夫两口子嘀嘀咕咕半天,实际孟虎啥都没听见,但凭直觉,还有王家婶子时不时的看过来一眼。
他猜他们夫妻俩一定在说他家。
孟虎脸皮薄,一想到全村就他家出了这样的爹娘,头都抬不起了。
爹娘不干正经事,孩子们都跟着受影响。
孟生过年都十六岁了,这要是生在好人家,就算人在外服兵役,家里媒人也早登门了。
还有孟龙,和王屠夫家大儿子王石头同龄,人家孩子去年就有媒人上门说亲了,可她家孟龙到现在一个来说亲的都没有。
几个弟弟个个长相英俊,她家的小日子过得也很红火,可就是一个来给弟弟们说媒的都没有。
好在她内心装着现代人的思想,并不打算让弟弟们早婚,否则还真要急死了。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银钱滚滚来
严氏这一走,姐弟四个反而心更齐了,每天一千块豆腐一块都不少做,小惠那边也很积极,能不积极吗,大姐可说了,每摊一斤煎饼,就给她一文钱。
煎饼这东西能卖一整天,又不用非得起早,小惠一天摊二十斤煎饼就跟玩似的,后来需求量大了,谁有空都过来帮她,大姐依旧每斤给她一文钱。
一个岁的小丫头,每天稳定进账三十文钱,可比她绣花赚的多多了。
女孩子不进学堂,不需要买地盖房子,所以在零花钱上,温贤珠就想多给小惠一些。
一个月攒了九贯钱,加上之前绣花赚的钱,小惠把这些钱拿出来,让二哥帮自己换成了银子,可是整整一两银子呢。
听说妹妹已经有一两银子私房钱了,温贤珠高兴的搂过小惠,又偷偷塞给她一块碎银子,估摸能有三四钱那么多。
“别就知道攒钱,等哪天和你二哥进一趟城,看见什么喜欢的就买。”
今年冬天来的早,还格外的冷,温贤珠老早拿出银子,去裁缝铺给几个孩子都做了新的棉袄棉裤。
小惠瞧着自己身上穿的跟个大倭瓜似的,刚兴奋起来的劲头瞬间泯灭,“还是算了吧,都不能穿漂亮衣裙,我还是攒钱更开心。”
“你个小财迷。”温贤珠笑着捏捏妹妹的小脸蛋,转身出去瞧了瞧酸菜终于都酸了,又开始琢磨,今冬一场雪没下就这么冷,可正是吃酸菜火锅的时候。
还有她那些蘑菇,也该派上用场了,现在养了一年的小鸡也快到该杀的时候了,小鸡炖蘑菇貌似可比豆腐好吃。
推销新菜,当然得温贤珠亲自去,还要她亲自教大家怎么做才能把新鲜吃食推销出去。
酸菜自是不用说,用五花肉炖,还是放在火锅里,都好吃的不行,几家饭店的老板尝过之后,连声说好,然后就你家五颗,他家十颗的,按着这样下去,就她家那五大缸酸菜,哪够卖啊。
还好她有先见之明,让霍俊多多的腌,他那里还有十大缸。
可到了推销蘑菇这,温贤珠可是费了一番口舌,也是耗时最久的,因为小鸡炖蘑菇时间本就不短,她还要先试吃,然后让大家看着她吃过啥事没有,这几位老板和厨子们才敢动筷子,可最终还是没敢多留,感觉完全是给她面子,才每家留了一些蘑菇。
姐俩推销完菜,又买了几百斤好米好面,往家走到村口的时候,温贤珠突然改了注意,“孟龙,咱们先不回家,直接去霍大哥家。”
这段时间虽然没听见霍俊和温福要成亲的消息,温贤珠还是秉着避嫌的想法,再没见过霍俊。
不过孟龙到是没少往霍俊家跑,今天送豆腐,明天送煎饼,有时包炖饺子他也会张罗给霍大哥送一盆去。
对,每次孟龙给霍俊送东西,都是用盆装,而且还是家里的大盆。
自从严氏一离开,这个家没人叨叨了,几个孩子都敢当家做主了,尤其孟龙,恨不得把家里东西都搬到霍俊这来。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多亏她来了
“我说咱家都有那么多存粮了,你咋还买,原来这几百斤米面是给霍大哥买的。”一听去霍大哥家,还拉了这么多粮食,孟龙就高兴,一厢情愿的甩着大鞭子,一门心思要去给霍大哥送米送面,搞的温贤珠也不好反驳他,只能默认了。
又到了家家都粮食不足的时候,现在全村谁不羡慕她家,对了,还有李猎户家。
李家爷三现在每人一天挑出去一百块豆腐,卖五文钱就是一百文进账,爷三就是三百文,这可比打猎,进城做工赚的多多了。
而且每天就是走街串巷,这算啥辛苦,比他们钻林子可舒服多了。
这稳赚不赔的买卖,可都是人家阿珠姑娘从自家钱袋子里分给他们的。
每天吃着饱饭,还有余钱存的李家人现在对温贤珠的感激,简直都快把她当成活菩萨供上了。
现在谁敢当着李大娘或是李英的面说温贤珠坏话,娘俩都敢上手挠她,前不久就因为李香多嘴说了温贤珠一句坏话,被李大娘骂的差点吐血。
这还是看在她是李英未过门的婶婆婆,否则早揍她了。
李家人早都商量好了,如果阿珠姑娘能一直给他们家豆腐卖,他们以后猎都不打了,就卖豆腐。
现在全村有一半人家只能吃个半饱,这话是李大娘那天来给她家送鸡时说的。
李家知恩图报,因为不知道怎么回报温贤珠,隔段时间不是送点吃的过来,就是送块料子过来,光李英和两个嫂子给温贤珠绣的荷包就七八个了,李英还偷偷给温贤珠绣了两个肚兜,说怕她忙,自己没时间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