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高考之后 > 第88章 暗中接近(第2页)

第88章 暗中接近(第2页)

在双重“压迫”下,李知慕哀嚎一声,只能认命地接下了这块硬骨头。“交友不慎,误上贼船啊!我这一头秀,怕是要为革命事业提前凋零了……”

他没有像苏晴那样采用“温情陪伴”战术,而是充分挥了他在信息海洋中狩猎的天赋。他调动起所有的信息渠道,动用了一些介于合规与灰色地带之间的“小技巧”,花了几天时间,将张主任近期主导的技术项目、遇到的瓶颈、甚至在内部论坛上的只言片语,都摸了个通透。

最终,他锁定了一个自己凭借天赋曾深入研究过的领域——异常能量波动远程监测网络的信号滤波算法优化问题。李知慕在编程和算法上有着野兽般的直觉,他之前纯粹出于兴趣,就对这套系统进行过逆向分析和模拟,甚至私下写过几个颇具巧思的优化补丁。

时机选在一个下午,技术部的公共开放讨论区。李知慕“偶遇”了正对着便携终端屏幕上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流紧锁眉头的张主任,显然是遇到了棘手的难题。

李知慕深吸一口气,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在脑中过了一遍,走上前去,用一种尽量模仿专业人员的、略带青涩但条理清晰的口吻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主任,打扰一下。关于监测网络的iii型滤波算法,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或许可以通过引入自适应阈值调整机制,结合初步的模式识别预判,来有效降低在山区复杂电磁环境及特殊气象条件下的误报率,同时,对系统整体延迟的影响可以控制在百分之三以内……”

他一边说,一边在个人终端上调出了一些模拟数据和核心逻辑框图。

张主任起初头都没抬,脸上写满了“又是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来班门弄斧”的不耐与烦躁。但听着李知慕条理分明地阐述他的算法核心思路,尤其是其中几个关键点的创新性与可行性,确实跳出了现有技术的框架,甚至隐隐切中了当前项目的一些痛点,他那紧锁的眉头,竟渐渐舒展开来。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难得地没有立刻打断或斥责,反而针对几个技术细节提出了几个一针见血的问题,语气虽然依旧严肃冰冷,却已然带上了一丝探讨的意味。

李知慕早有准备,虽然在一些深层的数学原理和工程实现细节上,还略显稚嫩与不足,但他所展现出的对问题的独特理解、天马行空却又直指核心的思维,以及那扎实得不像话的编程功底,让一向苛刻的张主任,也忍不住在心中暗暗点头。

“想法不错。有一定的创新性。”张主任最终给出了一个在他而言已算是破天荒的正面评价,当然,后面立刻跟上了标志性的“但是”,“但是,想法到实现,隔着千山万水!稳定性如何保证?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怎么解决?极端情况下的冗余处理和失效预案呢?这些都是需要大量工作和严谨验证的!你是哪个部门的?怎么会对我们监测网络的底层算法这么感兴趣?”

李知慕按事先准备好的说辞,报上姓名和部门,并适时地流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属于一线人员的担忧:“张主任,主要是我们出外勤任务时,如果能提前那么几秒、更准确地得到预警信息,或许就能避开很多不必要的危险。每次看到系统误报让大家白跑一趟,或者更糟……遇到漏报的情况,我就觉得,要是咱们的技术能再可靠一点点,就好了。”

这个话题,精准地命中了张主任内心最坚持、也最敏感的领域。他一直以来都强硬主张,技术研的要且唯一的目标,必须是绝对安全,是为一线人员提供最坚固可靠的后盾,绝不能为了追求效率或所谓的“成果”而牺牲安全底线,那是本末倒置!

他脸上的线条,不易察觉地柔和了些许,点了点头:“嗯,有这个心,是好的。技术归根结底是要为人服务,尤其是保障你们这些冲在一线的年轻人的安全。这是原则问题,绝不能动摇。”

借着这个由技术谈到安全,再由安全引申到管理理念的机会,李知慕开始有意无意地、用一种带着点抱怨和无奈的语气说道:“是啊,张主任您说得太对了。不过有时候感觉‘上面’可能更看重结果和效率。对一些基础的安全校验和标准流程,总觉得繁琐,想方设法要绕过去,或者寻求特批。就像前阵子,我隐约听人提起,好像要调用一个什么旧设备,名字记不太清了,好像是叫‘能量稳定器’还是什么的附属模块?据说调用流程就卡了很久,说是权限界定非常模糊,风险评估也极其复杂,扯皮了很久……”

他提到的“能量稳定器”是一个经过精心斟酌的、相对模糊的泛指,在很多旧项目里都可能存在类似功能的设备名称。但关键在于“权限模糊”、“风险评估复杂”这些词汇,正是张主任最为敏感和坚决抵制的“雷区”!

张主任果然脸色一沉,从鼻子里重重地哼了一声,语气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怒气与不满:“有些旧项目,牵扯到的技术风险和潜在的连锁反应,评估起来本就极其复杂!再复杂,该有的流程一步也不能省!一步都不能!为了图快,为了所谓的‘大局’,就把安全规范当儿戏,搞什么特批、简化,这是对所有人的极端不负责任!迟早要酿成大祸!”

他似乎瞬间想起了与杨成在这类问题上屡次爆的激烈争执,情绪有些激动,但很快意识到在一个年轻下属面前如此失态有失身份,立刻强行刹住了话题,恢复了那副严肃刻板的表情,摆了摆手,“好了,这些高层决策,不是你该关心的事情。你的那个算法想法,确实有点意思,写个详细点的技术报告,附上初步的模拟测试数据和可行性分析,提交给我。”

虽然没有得到任何关于“凤凰”或是具体设备的明确信息,但张主任对“上面”(其指向性,在李知慕听来,几乎不言而喻)在某些特定事务上,试图强行绕过他认定的必要安全流程所表现出的强烈不满、担忧乃至愤怒,已经被李知慕清晰地捕捉到了。这种源于核心理念的根本性分歧,其本身,就是一条极具分量的线索!它像一把钥匙,指向了某个被急于推动,却可能埋藏着巨大隐患的“潘多拉魔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路兵马搜集到的信息,被迅汇总到坐镇后方的李不言和陆棠手中。

昏暗却安全的临时据点内,只有电子板散出的微光,映照着两人凝重的面庞。

地下档案库的尘埃与沉默中,苏晴从守口如瓶的周师傅嘴里,硬生生撬出了“凤凰”这个关键代号。它不仅证实了这个线索的真实性,更让那二字背后所承载的隐秘与沉重,扑面而来。

技术部的数据洪流与理念交锋中,李知慕则从严谨刻板的张启明身上,清晰地感知到了那股与杨成之间,因根本理念分歧而产生的、深刻且难以弥合的裂痕。这裂痕,精准地指向了某些可能被高层急于重启或利用,却被技术部门视为洪水猛兽、认定存在巨大安全风险的旧日项目。

陆棠看着李不言在电子板上写下的那几个关键词——“凤凰”、“权限风险”、“安全流程冲突”,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看透迷雾的冷静:“看来,我们最初的猜测,方向是对的。‘凤凰计划’不仅存在,而且,它很可能正涉及到一些被高层急于重启或利用,但却被技术部门严格评估为存在极高风险,因而强烈反对的东西。”

李不言的指尖,在桌面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目光沉静如深潭,缓缓梳理着线索:“周师傅知晓内情,但心存恐惧,不敢多言。张主任基于原则反对,但人微言轻,无力阻止。杨成则在强力推动,但其背后的真实目的,依旧笼罩在迷雾之中。”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清晰,“我们现在,就像被困在一座黑暗的巨大迷宫里,仅仅凭借触感,摸到了两堵墙上的细微缝隙。缝隙很小,很不起眼,但直觉告诉我们,缝隙的后面很可能藏着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光。”

苏晴和李知慕坐在对面。苏晴脸上带着初战告捷的兴奋与跃跃欲试,李知慕则是一副“总算完成了这要命的任务得以喘息”的表情,夸张地揉着太阳穴。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苏晴迫不及待地追问,眼中闪烁着好战的光芒,“周爷爷那边,我觉得再下下功夫,软磨硬泡,说不定还能撬出点更有价值的东西!我有这个预感!”

李知慕则出一声哀叹:“不是吧?还要我去跟张主任那个‘技术魔头’讨论什么见鬼的技术报告细节啊?我感觉我的脑细胞和际线,都在以肉眼可见的度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了!”

陆棠闻言,莞尔一笑,如春风化雨,安抚道:“辛苦了,你们俩这次做得都非常出色,远预期。这两条线,现在是我们仅有的突破口,决不能断。晴晴,你继续维持和周师傅的‘棋友’关系,切记,此刻切忌急于求成,盲目追问。巩固这份难得的‘友谊’,等待他更加放松、警惕性最低的时刻。知慕,你的技术报告必须认真对待,这是取得张主任进一步信任,甚至欣赏的关键‘投名状’。或许在将来,我们能通过他这条线,接触到那些被封存得更深、更核心的技术档案或设备日志。”

李不言最终拍板,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现阶段方针不变。保持接触,稳步加深信任。收集一切与‘凤凰’、权限争议、安全流程相关的碎片信息,无论多么细微。同时,”他的目光扫过苏晴和李知慕,强调道,“注意你们自身的安全,行事谨慎,不要引起任何一方,尤其是杨成及其眼线的丝毫警觉。”

虽然尚未拿到一锤定音的决定性证据,前路依旧被浓雾重重封锁,危机四伏。但两条潜在的、可能蜿蜒通向最终真相的细小路径,已然在绝对的黑暗中,被他们以无比的耐心和巧妙的手段,悄然开辟了出来。那路径的尽头,闪烁着如同萤火虫尾光般微弱、却顽强不息的光芒。

他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沿着这细微至毫厘的缝隙,如同最精密的工匠,小心翼翼地向深处挖掘,一点一点,撬开那紧闭的、掩盖着无数秘密与未知危险的沉重铁幕的一角。

喜欢高考后我拎古剑,锤爆了幕后黑手请大家收藏:dududu高考后我拎古剑,锤爆了幕后黑手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