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子翼认出我身份后,硬拉着我去他府上,这才见到了季宁兄。”
“后来在季宁兄和子翼再三挽留下,我才在庐江安顿下来,然后正式收了子翼当徒弟。”
每次提起这段往事,蔡邕都对陆风充满感激。
“陆季宁?确实是个厚道人!早年间在洛阳打过几次照面,可惜交情不深,没怎么深谈。下回得好好叙叙旧!”卢植捻着胡须回忆道。
陆康的为人他是清楚的。
“总有机会的。”蔡邕说着忽然笑道:“可惜你还得在洛阳当差,要不然真想在书院给你也开个讲堂。”
最近他正四处物色教书先生。
光靠他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何况也达不到陆风的期望。
虽说他跟陆风约法不仅因为陆风是他救命恩人。
更因为这是女儿未来的夫婿。
“短期内怕是不成。”卢植苦笑着摆手,“谁不想像你这般清闲?可我这把老骨头还得在洛阳撑着。”
这些年洛阳的明争暗斗非但没消停,反而愈演愈烈。
卢植想起来就觉着厌烦又无奈。
想做点什么,却总觉力不从心。
自打当年平定黄巾时被人构陷,他就看透了许多事。
也明白自己没想象中那么能耐。
这两年为了家族,也怕连累陆风,他在朝堂上格外低调,几乎不掺和任何事。
“唉!又是这些争权夺利的勾当?”
蔡邕岂会不知卢植的烦忧?
他对此深有体会,曾深受其害。
忆及往事,他无奈叹道:"我已看透自己并非为官之材,日后再不涉足朝堂纷争。余生只愿教书着书,传承圣贤之道。"
"如此亦能青史留名。"
这让他想起陆风曾说:功名富贵未必只在庙堂,各有所长,择其善者而从之才是正道。
卢植会意轻笑:"难得你能想通。往日我也劝过,说你心性纯良不宜官场,那时你却执意不听。如今怎的顿悟了?"
旁听的郑玄不由凝神。
蔡邕所言令他感同身受。当年党锢之祸令他退出仕途,隐居治学方悟透名利场的玄机。
"说来惭愧。"蔡邕朗笑道,"起初我也困顿不解,全赖子翼那孩子反复开导,才令我茅塞顿开。"
在他眼中,那少年天赋异禀,不仅举一反三,更难得是心如明镜,常能洞悉世事本质。官场迷局便是这般被其说破。
"竟是陆风?"卢植与郑玄相顾愕然。
郑玄难以置信:"他年岁尚幼,怎会参透这些?"
卢植却道:"若是那孩子,倒也不足为奇。"
相比卢植波澜不惊的反应,郑玄却显得尤为惊讶。他若有所思地点头道:"黄巾之乱时,此子便能洞察先机,直言不讳地向卢公进谏。"
"可惜当时未予采纳。"卢植轻叹,随即展颜道:"但自那时起,我便现这孩子在洞察时局与人心方面确实天赋异禀。"
"能说服伯喈兄看透官场浮沉,倒也合乎情理。"
以陆风这等才干,将来成就恐怕不可限量。
郑玄听闻卢植的佐证,不由感慨:"没想到此子竟有如此卓识!看来先前是我存了偏见。改日定要当面讨教。"他渐渐改变了对这个年轻人的看法——如此年纪便能洞若观火,日后必非池中之物。
与这样的英才结交,无论对他还是门下都大有裨益。郑玄向来不是顽固不化之人。
喜欢三国:开局娶蔡琰,争霸天下请大家收藏:dududu三国:开局娶蔡琰,争霸天下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