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农耕图,牛拉犁、人扶辕,和现在的春耕像不像?”
她指着砖上的细节,和脑海中的小灵说道:“原来种地的姿势,一千五百多年都没变过!”
【星际时代就变了,因为我们那里土壤比较贫瘠,植物的成活率很难保障。】
“没事的小灵,我相信等把蓝星文明复刻以后,你们就自动解决种田基因了。”
沈南枝来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唐三彩的绚丽色彩拥抱了她。
她首先看到的是一尊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骆驼昂首,驼峰上载着乐伎,有汉人有胡人,黄、绿、白三色釉交融,像把大唐的热闹与奔放,都烧进了陶土。
“这是大唐的移动舞台!”她凑近展柜,数着乐伎的乐器。琵琶、笙、笛,仿佛听见千年前,驼队行至丝绸之路,乐伎们奏响胡乐与唐音,驼铃和着曲调,把大唐的包容与繁华,撒在风沙里。
从唐三彩展区转出,一件莹润如玉的秘色葵口瓷盘,静静摆在展柜中央。
瓷盘釉色纯净,葵口曲线优雅,光影落在盘底,竟像盛着一汪清水。
沈南枝不禁感叹,“这光泽感,真的和盛了水一样!唐代瓷器果然是越素越高级!”
继续往前,一组打马球女俑闯入视野。陶俑虽历经岁月,仍能看出女孩们骑在马上、手持球杖的飒爽姿态。
“这也太酷了~不愧是大唐,就是风气开放。”
它的旁边是南禅寺大殿的模型,木质结构的殿宇,斗拱交错、梁架规整。
“这模型看着有点眼熟!”沈南枝眼睛一亮,想起历史课上讲过的,日本曾质疑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存世真实性,直到南禅寺大殿被发现。
“就是它打脸小日子的质疑!榫卯结构果然精美。”
她绕着模型仔细看了看,看着屋顶的曲线、门窗的排布,仿佛看见山西五台的深山里,南禅寺历经风雨,却因这精巧的木构,稳稳站立千年。
这时旁边刚好来了一队旅游团的观光者,那导游开口介绍道:“日本的唐招提寺是鉴真和尚建的,可咱们的南禅寺,才是原汁原味的唐代木构!”
沈南枝在一旁默默点头,她表示十分认同。
国家博物馆3
接下来,沈南枝走进了辽宋夏金元时期。这个时代里,沈南枝最喜欢的还是宋代各种珍贵稀少的汝窑瓷器。
逛了一圈后,她来到了明清时期。
刚踏入明清展区,青花海水云龙纹扁瓶便抓住了沈南枝的目光。
瓶身青花绘制的海水汹涌,云龙在浪间翻腾,青白交织间,像是藏着大明的磅礴气象。
“这青花浓淡相宜,云龙神态威猛,不愧是明代官窑精品!”沈南枝凑近展柜,盯着留白地方的云龙细节。
展柜的转角处有一个五彩鱼藻纹盖罐,罐身五彩交织,红鱼穿梭绿藻间,鲜活灵动。
她的指尖轻轻点着玻璃展柜,像是想触碰那抹跨越四百年的鲜活:“嘉靖帝好道,这鱼藻纹里的‘鱼’谐音‘余’,‘藻’通‘造’,说不定这罐还有‘造化有余’的心思呢。”
正对着五彩鱼藻纹盖罐感叹,前方人群突然围出个半圆,惊叹交谈声此起彼伏。
沈南枝踮脚一望,鎏金点翠、珠宝垂坠的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在展柜里散发着摄人光芒。
她走到人群后跟着排起了队,等轮到她的时候,她的目光就没从眼前的凤冠前移开。
翠羽点染的凤凰振翅欲飞,金龙在珠翠间穿梭,红蓝宝石像凝固的星火,每颗珍珠都泛着柔光,真的是华丽至极。
【宿主!这凤冠用了五千多颗珍珠、一百多块宝石呢!九龙九凤对应皇后礼制,每只凤凰嘴里还衔着珠滴,走路时会晃出细碎光影,超美的~】
“光顾着看了,来吧小灵!签到!”
【叮!恭喜宿主签到成功,获得凤冠一比一复刻品一件,凤冠已放入系统背包。】
!!!!
退出队列时,展柜玻璃映出了沈南枝发亮的眼神,跟排队人群里那些为凤冠痴迷的人们,简直如出一辙。
“以前读《明史·舆服志》,总觉得凤冠礼制是冷冰冰的文字,现在看见实物,才懂了古人怎么把身份规矩’全融在一顶冠里。”
沈南枝掏出手机,翻出刚拍的凤冠特写,红蓝宝石的星芒、珍珠的柔光、点翠的幽蓝在屏幕上交织。
“得亏万历定陵出土了这些凤冠,不然谁能想到四百年前的皇后冠冕,能美成这样?”
正说着,前方明代首饰展区的金累丝镶宝石簪吸引了她。
簪头是只小金凤,翅膀用点翠装饰,眼睛嵌着红宝石,跟凤冠上的翠凤如出一辙。
沈南枝笑叹:“这就是配套美学吧!凤冠的工艺,连小簪子都不会放过。”
逛着逛着,沈南枝脖颈间的项链突然发烫,她还没来得及反应,眼前光影一阵扭曲,再睁眼,竟站在了圆明园海晏堂前。
朱漆大门巍峨,堂前水池波光粼粼,两个霁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就摆在中央高台,左右对立。
宝蓝釉色如深邃夜空,金彩纹饰似星河流转,那只白燕雕塑灵动欲飞,仿佛下一秒就要划破釉面、冲向天际。
“嘶,这是?!圆明园!?”她顾不得看眼前的这两个精美的瓷器摆件,直接跑了出去。
“诶?出不去么。”她被隔绝在屋里跨不出去,“看来是有限制性的,行吧,那就好好看看这个屋子好了。”
她轻步上前,绕着尊器转圈,近距离看金彩勾勒的缠枝纹,笔触细腻得像画师刚搁下笔,“原来在圆明园里,它们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