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这也太绝了吧……”她声音发颤,凑近展柜时,呼吸都不自觉放轻。
方尊的棱角十分硬朗,而羊首的弧度却又藏着柔软,刚与柔在青铜器上碰撞。
【宿主,四羊方尊可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里最大的,当年出土还碎成过二十多片呢!】
小灵的话让沈南枝猛地回神,“碎过?!那修复得多难啊……”
她望着完整如新的方尊,仿佛看见考古工作者们拿着镊子,一片片拼接历史的模样。
沈南枝绕着方尊转了几圈,才舍得离开,刚迈出两步,就看到了不远处三星堆青铜面具。
面具棱角硬朗,凸起的眼球、夸张的耳饰,带着古蜀文明特有的神秘。
走进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件文物是一件王子午的青铜鼎。
沈南枝看了眼简介牌,上面写着是楚庄王儿子王子午的墓穴里出土,一共有七件,她眼前这个是最大的一件。
“七鼎吗?那岂不是僭越了,我记得卿大夫好像只能用五鼎的,这个时候已经礼崩乐坏了吗……”
国家博物馆2
路过青铜冰鉴时,沈南枝眼前一亮。
这是来自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古代冰箱”,外层的镂空装饰、内层的鉴缶结构,都透着古人的智慧。
“夏天放冰、冬天存温,两千年前的‘黑科技’啊!”
沈南枝凑近展柜,想象着曾侯乙用这冰鉴冰镇美酒,宴请宾客的场景,青铜的凉意里,觥筹交错声隐约响起。
继续往前,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品撞进她的视线。
展品虽不是原件,那三层八组的编钟,仍让沈南枝屏息。“这可是‘钟鸣鼎食’的活证据呀……”她绕着编钟拍了几张照片,来到了秦汉时期。
“是兵马俑诶!”沈南枝望着一进去的陶土兵马俑,忍不住嘴角带笑。
想起之前在西安,站在兵马俑坑前的震撼,那密密麻麻的兵俑,像活着的军团,连每缕发丝、甲片纹路都清晰可见。
这两尊兵马俑比在坑里离得人们更近了点,能这么近去观察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体验了。
秦始皇统一郡县后,巡游了五次,他每到一个郡县都会在石头上刻字来颂扬自己的丰功伟绩。现在她面前的这个琅琊刻石就是其中的一块。
“我觉得老祖宗还是太低调了!这么点地方根本刻不完!!”
沈南枝望着琅琊刻石上的字迹,指尖轻轻点了点展柜玻璃,像是想触碰那些穿越千年的笔画。
“你看这字里的气势,‘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光靠刻石头哪够啊!”
正说着,前方展柜里一件金丝缕缕的器物,吸引了沈南枝的目光。
金缕玉衣,玉片温润金丝闪烁,像是把整个汉代的奢华与生死观,都缝进了这具“玉匣”之中。
“金缕衣!”沈南枝低呼出声,凑上前去。
玉片的排列、金丝的编织,透着汉代工匠的巧思,每一片玉、每一缕丝,都藏着事死如事生的执着。
【宿主,这可是汉代诸侯王的殓服,用了两千多片玉、一斤多金丝呢!】
小灵的话让她咋舌,“太奢侈了,真的太奢侈了”。
从金缕玉衣前离开,一件造型别致的青铜灯闯入她的视野。
彩绘雁鱼青铜釭灯,雁首衔鱼,灯体绘彩,烟道藏于雁颈,环保又精巧。
“这才是古代顶流环保灯!”沈南枝眼睛发亮,仔细观察,想象着汉代人家用它照明,油烟顺着雁颈导入灯腹盛水处,“两千年前就懂油烟净化,老祖宗智慧真的很绝!”
在它的旁边有一尊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沈南枝看了眼背部的开口:“这犀牛做的倒是精致!背上还有开口,叫尊肯定是装酒的,可酒从哪出来呢?”
【宿主,看犀牛嘴部!流口藏在那,倒酒时从背上注酒,酒顺着内部通道,能从嘴边流出来~】
沈南枝看了一眼犀牛嘴,果然有精巧流口,“古人太会玩了!现在其实也有这样的杯子,原来时尚真的是个轮回。”
她望着犀尊上错金错银的云纹,金丝蜿蜒、银线流转,把犀牛衬得既憨萌又华贵,“这工艺也很绝,错金错银得有多费工夫啊……”
正感慨着,一尊神态诙谐的陶俑映入眼帘,正是击鼓说唱俑。
沈南枝瞬间笑出声:“这不是‘网红’说唱俑嘛!好像之前在重庆也见过同款~”
从说唱俑前离开,她来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眼前一组陶俑让她驻足,骑马俑、文吏俑、武吏俑,整齐排列像支微缩的仪仗队。
“这是当时官员出行的仪仗队吧!”沈南枝眼睛发亮,绕着展柜数陶俑:骑马的威风、文吏的持重、武吏的英气,把两千年前的官场出行场景,在这些小陶俑里活了过来。
她掏出手机,给陶俑们拍“大合影”,感慨道:“从秦始皇的大兵团,到魏晋的小仪仗,陶俑越做越小,可表露的历史可一点也没少~”
她放大了骑马的那个小陶佣给它拍了个特写,然后收起了手机。
【宿主是想到自己骑马时的感觉了吗?】
“那倒不是,是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东西。”
【什么东西呀●)o(●】
“他脚下踩着一个三角形的东西,没猜错的话应该是比较早期的马蹬,在它之前的陶俑上是没有的。”
说着,她走到了邓县画像砖墙前面停了下来。
沈南枝凑到展柜前,看砖上的车马出行、歌舞宴饮、农耕渔猎,每一幅都活灵活现,“这不就是古代民间艺术的‘朋友圈’吗!有点写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