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签到使我变强章节目录 > 第377章(第1页)

第377章(第1页)

小雨当即拜师学艺,并在系统中创建了“石子馍传承”任务。

令她惊喜的是,这个任务发布后,竟有当地年轻人主动前来学习。

一年后的冬至,“家滋味”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民间味道”展。

来自天南海北的普通手艺人在此展示他们的拿手绝活。

那位做石子馍的老爷爷也来了,他带着新收的徒弟,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展会结束时,系统光屏再次亮起:

【检测到文明滋味在民间生根发芽,传承网络初步形成】

【新功能解锁:“味道地图”——可实时显示全国各地正在传承的传统手艺】

李苏和小雨相视而笑。

她们明白,真正的传承不是将味道封存在系统里,而是让它们在人间继续生长。

就像外婆常说的:“好吃的味道,要大家一起分享才香。”

窗外,新一年的雪花悄然飘落。

而在“家滋味”温暖的灯光下,一个个平凡而动人的味道故事,正在被继续书写……

看着光屏上展开的、标注着星星点点光芒的“味道地图”,李苏和小雨心中充满了感动与力量。

这张地图,不再是冷冰冰的数据图表,而是一幅充满生命温度的华夏饮食文化生机图。

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个被记录、被传承的味道故事,连接着一个个鲜活的人与家庭。

“妈,你看这里,”小雨指着中西部地区一个newlylit的光点,声音有些激动,“这是上周才加入我们‘寻味网络’的一位大姐,她在当地坚持用古法制作红薯粉条,我们帮她改进了包装和线上销售渠道,现在她的粉条已经能卖到更远的地方了。”

李苏点点头,目光柔和。

这正是她们启动“寻根与新生”计划时最希望看到的——科技不是高高在上的工具,而是能够下沉到泥土里,真实地帮助那些坚守着传统技艺的普通人,让他们的辛劳获得回报,让宝贵的技艺得以延续。

“家滋味”的品牌影响力,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特产品牌,更逐渐成为一个连接传统与现代、民间手艺与城市餐桌的文化平台。

他们陆续推出了“家乡味·匠心系列”产品,每一款产品都清晰地标注了手艺人的故事和产地,并会将部分利润反哺给传承人。

消费者买到的不仅是一份食物,更是一份有温度的情感连接和对传统文化延续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程奶奶和邱奶奶成了“家滋味”最受欢迎的“技术顾问”和“故事讲述者”。

她们不时会出现在“外婆的厨房”体验工坊,不是以教学者的姿态,而是像邻里长辈一样,和来自各地的游客、食客唠家常,分享她们那个年代关于食物和生活的记忆。

她们朴实无华的话语,往往比任何华丽的广告词更能打动人心。

连最初对高科技系统持保留态度的程奶奶,现在也常常感慨:“这东西是真好,能把老辈人的那点手艺和心思‘存’起来,还能让那么多年轻人感兴趣,值了!”

又是一个春节将至。

“家滋味”依照惯例准备年礼,但这次,李苏和小雨有了新的想法。

她们利用“味道地图”和“文明基因库”,精心策划了一场名为“一桌年夜饭,吃遍中国年”的线上线下的特别活动。

线上,他们通过ar技术,让用户可以在虚拟餐桌旁,“聆听”来自不同地区的老师傅讲述各地年菜的寓意和故事;

线下,“家滋味”总店布置成了一个充满年味的大展厅,不仅展售融合各地特色的年货礼盒,还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区:

有老师傅现场写春联、剪窗花,有来自不同地域的厨师演示制作特色年糕、腊味,当然,最核心的区域依然是“外婆的厨房”,那里飘出的,永远是那股最能勾起乡愁的、家的基础味道。

大年三十晚上,“家滋味”提前打烊,所有员工及其家人,连同一些长期合作的老师傅、老农代表,聚在一起吃了顿热闹非凡的年夜饭。

饭桌上,天南地北的菜肴摆在一起,象征着“家滋味”这个大家庭的包容与融合。

席间,李苏端起茶杯(她以茶代酒),看着眼前一张张温暖的笑脸,有相伴多年的伙伴,有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有智慧坚韧的长者,还有活泼可爱的孩子们。

她动情地说:

“这些年,我们经历了失去,也收获了成长。

我们一直在寻找‘家’的味道。

现在我想,家’的味道,不仅仅是外婆厨房里那道具体的菜,更是我们在一起,互相扶持,把各自记忆中最好的味道分享出来,共同创造温暖的这个过程。

感谢大家,让‘家滋味’成了一个真正的、有温度的‘家’。”

窗外,爆竹声声,烟花绚烂。

窗内,暖意融融,笑语不断。

宴会尾声,系统光屏悄无声息地在李苏和小雨面前展开,没有提示音,只有一行温暖的字迹,如同一位老友的低声祝福:

【检测到强烈的情感连接与文明延续能量……“家”之滋味已深入骨髓。】

【当前任务:“寻味人间”持续进行中……】

【下一个阶段,将由你们共同定义。】

【祝,除夕安康,万家团圆。】

李苏和小雨相视一笑,没有选择任何操作,只是静静地看着那行字慢慢淡去。

她们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新的挑战和机遇,但只要守住这份“用心”和“人情味”,“家滋味”的故事,就永远会温暖地延续下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