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茶韵清香多少钱一盒 > 第60章 答辩精备迎挑战与基地签约促融合(第1页)

第60章 答辩精备迎挑战与基地签约促融合(第1页)

周一清晨的市政府三楼会议室,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长条会议桌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林静云刚拉开椅子坐下,方晓就抱着一摞装订整齐的材料快步进来,额角还沾着细碎的汗珠——他手里的蓝色文件夹里,装着答辩ppt初稿、项目补充数据表,还有提前梳理的政策依据汇编。

“这是结合实验室奠基、茶园试验数据更新的ppt版本。”方晓将材料分给在场的高瀚、赵建国和李茂才,指尖在“产学研融合”章节的图标上点了点,“重点标注了张教授团队的研方向,还有农业工程学院的有机肥优化成果,用图标替代了大段文字,更直观。”

高瀚拿起ppt翻到“经济效益”页,眉头微蹙:“这里只写了转型后的数据,不够有说服力。得加一组对比——转型前化肥厂、造纸厂的平均利润率,还有现在有机肥、环保包装的利润率,用柱状图呈现,专家一眼就能看出变化。”

“这个建议好!”赵建国立刻接话,从随身的笔记本里翻出一组数据,“化肥厂转型前利润率只有,现在稳定在,下个月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后,还能再提个百分点。这些具体数字加上去,更有分量。”

林静云点头,让方晓在电脑上现场修改:“另外,要提前准备应急问答预案。比如专家可能问‘技术落地后如何防控风险’‘后续资金怎么保障’,我们得把思路理清楚。”她转头看向李茂才,语气带着提醒,“环保包装现在的产能能不能跟上订单需求?要是专家问供应链稳定性,你得说清楚保障措施。”

“放心,现在每天能产ooo套,订单排到了下个月中旬。”李茂才挺直脊背,语气笃定,“我们还预留了一条备用生产线,上周刚做过设备维护,就算主生产线出问题,备用线半天内就能启动,绝不会断供。”

会议持续到中午十二点,答辩方案终于敲定:林静云负责分钟的整体汇报,重点讲“产业链闭环”和“产学研协同”两大亮点;高瀚补充政策支持细节,包括专项补贴、贷款贴息的具体落实;赵建国和李茂才则分别准备企业转型实操、供应链保障相关的问答,确保覆盖专家可能关注的每个环节。

散会后,林静云婉拒了同事一起吃工作餐的邀请,带着修改后的答辩材料直奔省厅——她想请周烈帮忙把关,毕竟他接触过不少项目评审,更清楚专家的关注点。周烈的办公室里,桌上还摊着案件卷宗,看到她进来,立刻合上文件夹,接过材料仔细翻看。

“ppt的逻辑很顺,但可以多加点现场图。”周烈指着“实验室建设”章节,“比如奠基时的照片、施工队进场的场景,比纯文字描述更有感染力。还有这里的技术流程图,”他用红笔圈出复杂的公式,“可以简化,专家更关心技术怎么用到茶园灌溉、产业园生产里,不用纠结原理细节。”

林静云掏出笔记本认真记下,心里泛起暖意:“本来还担心答辩时紧张漏内容,有你帮我看,踏实多了。”周烈递过一杯温热水,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你们做的都是实打实的事——解决了企业转型难题,帮茶农提高了收入,这些成果比任何华丽的ppt都管用。下周答辩我尽量赶回来,要是实在赶不上,也会跟省改委的熟人打声招呼,帮你协调资源。”

周二下午,林静云刚回到青云市,就接到省理工大学农业工程学院陈立东院长的电话。“‘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签约仪式,定在周三上午九点怎么样?”陈院长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我们派刘敏副院长带队,还会带三位土壤、种植领域的专家,签约后正好去茶园帮茶农解决实际问题。”

“太合适了!”林静云立刻安排,“我让溪云谷那边把签约场地设在传习所的院子里,再通知十户茶农代表参加——他们最清楚种植难题,正好跟专家面对面交流。”挂了电话,她又拨通陈晓雨的电话,叮嘱她提前收集茶农遇到的问题,分类整理成清单,方便专家针对性解答。

周三清晨的溪云谷,传习所的院子里早已摆好签约台,台面上铺着深蓝色丝绒桌布,旁边的展示架上,整齐摆放着新配方有机肥样品、茶园试验数据记录表。茶农们穿着整洁的衣服,早早围在院子里,脸上满是期待——他们盼着专家能帮自己解决困扰已久的种植难题。

上午九点,签约仪式准时开始。林静云和刘敏副院长分别代表青云市政府、省理工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在合作协议上签字。当两人交换协议、握手合影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茶农王老伯激动地拍着手:“以后种茶有专家指导,再也不用瞎琢磨了!”

签约结束后,刘敏副院长带着专家团队直奔茶园。一位茶农指着自家茶树上黄的叶片,焦急地问:“这叶子总黄,施肥也不管用,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土壤学专家李教授蹲下身,用手捏起一把土仔细查看,又用便携式检测仪测量养分:“不是病,是缺镁元素。以后用新配方有机肥时,每亩地掺个五公斤镁肥,半个月就能好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另一位茶农请教茶树修剪的问题,种植专家当场拿起修剪刀,示范如何根据树龄调整修剪高度:“三年以下的幼树,要留足枝条养树;五年以上的成年树,要剪去老弱枝,保证通风透光。”茶农们围在旁边,认真记下每个要点,有的还掏出手机录视频,方便回去后对照学习。

林静云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欣慰。示范基地的签约,不是简单的仪式,而是将高校技术与基层需求紧紧连在一起的纽带——专家的知识能落地,茶农的难题能解决,这才是绿色展最该有的样子。

下午回到市政府,林静云刚坐下,方晓就拿着省改委来的答辩须知走进来:“评审专家名单出来了,有两位是农业、新能源领域的权威学者,还有一位是上市公司的技术总监,对产业链落地特别关注。”

“正好我们准备的案例能对上!”林静云眼睛一亮,接过须知仔细看,“把之前整理的‘茶园灌溉+储能技术’‘环保包装+茶叶销售’的案例再细化,答辩时重点讲,肯定能打动专家。”

傍晚时分,张启山教授来消息,说实验室的通风系统改造已经完工,施工队正在做最后的验收,下周就能开始设备安装。“等设备调试好,我们先做几批储能电池样品,争取下个月送到茶园试用。”张教授的消息里满是干劲。

林静云看着屏幕,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答辩的准备越来越充分,示范基地顺利签约,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每一件事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展。她知道,接下来的答辩还有挑战,但只要带着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带着大家的期待,就一定能交出满意的答卷。

本章完。

喜欢茶韵青云: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答卷请大家收藏:dududu茶韵青云: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答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