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茶韵人生是什么意思 > 第87章 研学团如约而至 白茶顺利启运(第1页)

第87章 研学团如约而至 白茶顺利启运(第1页)

周一清晨的溪云谷,薄雾还未完全褪去,研学接待中心门口已响起轻快的脚步声。陈晓雨带着工作人员站在入口处,身穿印有“青云研学”的蓝色马甲,手里举着醒目的引导牌——今天,浙江文旅集团组织的oo人研学团将如约抵达,开启为期三天的绿色产业探索之旅。工作人员提前在停车场划好了大巴车停靠区域,地面贴了彩色箭头贴纸,从下车点一直延伸到接待中心,方便学生们辨认路线;接待台旁还设置了临时休息区,摆着矿泉水和本地特产的茶味小点心,供学生们抵达后稍作休整。

上午八点半,载着研学团的大巴车缓缓驶入停车场。车门打开,学生们背着统一的研学背包,兴奋地涌下车,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茶园与民宿。“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研学导师陈晓雨,接下来三天,我们将一起探索茶园、了解绿色技术、制作文创手作。”陈晓雨笑着挥手,将学生们分成o个小组,每组配备一名导师,还特意给每个小组了一面印有不同颜色的小旗帜,方便在活动中识别队伍,避免有人掉队。

林静云赶到时,学生们正排队领取研学物资——采茶篮、环保袋、采访提纲与记录册。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拿着茶梗笔,好奇地问:“老师,这个笔是用茶叶做的吗?写出来的字会有茶香吗?”林静云蹲下身,耐心解释:“这是用春茶采摘后剩下的茶梗做的,经过干燥、打磨、碳化处理,既环保又有青云特色。你可以试着写几个字,凑近闻闻,能闻到淡淡的茶香呢。”小女孩立刻拿出笔记本,认真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凑近鼻尖轻嗅后,惊喜地喊道:“真的有茶香!我要把它好好保存起来。”

九点整,研学活动正式开始。第一站是茶园,茶农李大叔早已等候在田埂边,手里拿着采茶篓和提前准备好的茶树样本。“大家先看看这个样本,采茶要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就是这个带着嫩芽和一片或两片嫩叶的组合。”李大叔举起样本,让学生们轮流观察,“采的时候要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芽头根部,往上一提就能摘下,不能用力拉扯,不然会损伤茶树嫩枝,影响后续生长。”学生们跟着模仿,有的蹲在茶树旁仔细挑选芽头,有的互相提醒采摘手法,虽然动作有些生疏,但都学得格外认真。林静云穿梭在茶园中,不时提醒学生注意脚下的田埂——刚下过薄雾,田埂有些湿滑,她还特意准备了防滑鞋套,分给鞋子容易打滑的学生,同时拿起手机,记录下学生们专注采茶的瞬间。

与此同时,茶叶加工厂内,赵厂长正指挥工人将为江苏茶商准备的白茶搬上冷链车。oo个礼盒整齐地堆放在车厢内,每个礼盒都贴着“溪云谷有机白茶”的烫金标签,边角处用泡沫棉包裹,防止运输中碰撞磨损;随货附带的检测报告与冲泡指南分装在密封袋里,每个密封袋都印着“品质保障”字样,与礼盒一一对应。“林书记,这批白茶已经全部装车,我们安排了两名工人跟车,负责路上的货物安全检查。”赵厂长递过物流单,上面详细记录了货物数量、收货地址、联系人电话,“冷链车全程温度控制在c,每小时会自动记录一次温度,我已经把物流单号给陈总,他可以随时在物流平台上查看温度曲线和运输位置。”

林静云接过物流单,仔细核对收货信息,确认无误后说道:“一定要跟车工人保持联系,让他们每两小时反馈一次情况,尤其是经过山区路段时,要注意路面状况。后续陈总收到货后,你要第一时间跟进他的反馈,比如茶叶的品相、口感是否符合预期,了解白茶在当地的销售情况,为后续调整生产计划、拓展销售渠道做好准备。”赵厂长点头,目送冷链车缓缓驶离厂区,心里满是期待——这是青云白茶次大规模进入江苏市场,若能获得当地消费者认可,不仅能稳定长期合作,还能吸引更多省外茶商关注,未来的销售渠道将更加广阔。

中午十二点,研学团的学生们在接待中心食堂用餐。餐桌上,茶香排骨、茶叶炒蛋、草莓布丁等特色茶餐刚上桌,就引来学生们的阵阵惊叹。食堂工作人员特意在每道菜旁放了一张小卡片,介绍菜品的食材来源和制作理念,比如“茶香排骨:选用本地散养黑猪肉,搭配溪云谷白茶焖煮,茶香解腻”。“这个草莓布丁好好吃!”一个小男孩举起勺子,兴奋地说,“草莓的味道好浓,一点都不腻,比我在家吃的好吃多了。”食堂阿姨笑着回应:“这草莓是咱们温室大棚种的有机草莓,没有打农药,也没加催熟剂,摘下来直接就能吃,做布丁时只加了少量蜂蜜调味,你们吃得放心。”林静云坐在学生中间,与他们聊起上午采茶的趣事,有的学生说“原来采茶这么累,以后喝茶叶会更珍惜”,有的学生分享“我采到了最漂亮的一芽一叶”,听着孩子们真诚的分享,林静云脸上满是欣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下午两点,研学团的“绿色技术小课堂”准时开课。张启山教授团队的技术员小李,带着光伏储能设备模型来到教室,模型旁还摆放了太阳能板、储能电池、小型灌溉喷头等拆解部件,方便学生们直观了解设备构造。“大家看,这个模型模拟的是邻市果园的灌溉系统,最上面的蓝色板是太阳能板,能吸收阳光转化为电能;中间这个黑色盒子是储能电池,白天把多余的电能存起来,晚上或阴雨天就能用;下面连接的是灌溉喷头,通电后就能自动喷水。”小李边说边演示,打开模型的开关,灌溉喷头立刻喷出细密的水流,精准地洒在旁边的小沙盘里,引来学生们的阵阵欢呼。

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举手提问:“叔叔,这个设备在很大的果园里也能用吗?比如我们老家有几百亩苹果树,会不会不够电?”小李笑着回应:“当然能用!我们的设备可以根据果园的面积灵活增减电池数量和太阳能板规模,像oo亩的果园用o块电池就够了,oo亩的果园增加到o块电池,就能满足灌溉和温控需求。而且这套设备一年能省万多电费,长期用特别划算。”学生们听得格外认真,有的拿出笔记本记录关键数据,有的还拿出手机拍下模型和拆解部件,想要回家后跟爸爸妈妈分享绿色技术的神奇;还有几个对机械感兴趣的学生,围着小李追问设备的工作原理,小李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傍晚,林静云接到王大哥的电话,说温室大棚里的草莓已经开始坐果。“授粉后的花朵都长出了小小的草莓,绿油油的,比指甲盖还小一点,特别可爱。”王大哥的声音里满是喜悦,“我按您说的,给长势弱的植株施了稀释后的有机肥水,比例是:o,既不会烧根,又能补充营养,现在那些植株的叶片也变绿了,长势越来越好,跟其他植株差不多了。”林静云笑着回应:“太好了!后续要继续关注草莓的生长情况,比如每天记录果实的大小变化,注意观察叶片是否有病虫害迹象,一旦现蚜虫或白粉病,及时用物理方法防治,别用农药,确保草莓的有机品质。”

离开接待中心时,天色已暗。学生们在民宿的院子里玩起了“茶园知识小问答”的游戏,导师们提问关于茶叶种植、绿色技术的小问题,答对的学生能获得茶梗书签作为奖励,笑声传遍了整个山谷;远处的茶园在夜色中若隐若现,茶树轮廓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柔和;温室大棚的灯光透过玻璃,映出草莓藤蔓的剪影,王大哥还在里面检查果实生长情况;新能源产业园的研中心依旧亮着灯,技术员们还在为新的光伏储能设备优化电路设计。林静云拿出手机,给周烈了条消息,分享研学团的热闹场景与白茶启运的好消息,还附上了几张学生采茶、设备模型演示的照片。

周烈很快回复:“研学团的活动安排得真细致,孩子们看起来都很开心,白茶顺利货也让人放心,真是双喜临门!等周末我回来,咱们一起去大棚看看刚坐果的草莓,再去接待中心跟孩子们聊聊研学感受,听听他们眼里的青云是什么样子。”林静云看着消息,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她知道,研学团的到来不仅能让更多孩子了解绿色产业的意义,在他们心里种下环保的种子,还能通过孩子们的分享,让更多人知道青云;而白茶的顺利启运,更是青云绿色产品走向省外市场的重要一步,为后续产业拓展打下坚实基础。只要坚持创新与合作,始终以生态优先、百姓受益为目标,青云的绿色之路定会越走越宽,让更多百姓享受到生态展带来的红利。

本章完。

喜欢茶韵青云: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答卷请大家收藏:dududu茶韵青云: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答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