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瑾走了。
引擎的轰鸣消失在胡同尽头,也带走了他身上最后一丝温度。
张勤独自站在客厅,指尖碰了碰自己的嘴唇。
那里,依旧滚烫。
一个过她任何一组频数据峰值的温度。
她的大脑开始解构刚才的触感。
定义:双唇接触。
生理指标:心率峰值,肾上腺素瞬时分泌量过阈值,前额叶皮层功能被短暂抑制。
情感效应:……数据污染。
张勤转身,走向书桌。桌上,那几部黑色手机冰冷、精确,由无数逻辑闭环和确定性参数构成。
这才是她的世界。
她拿起属于自己的那一部,金属外壳的凉意从指尖传来,让她感到安心。她拨通齐越的号码。
电话只响了一声。
“张顾问!”齐越的声音像引爆了弹药库。
“是我。”张勤道,“存号。”
“好嘞!”齐越在那头喊,“您现在用的就是样机?”
“嗯。”
“感觉怎么样?信号?杂音?待机?”齐越一连串问题砸过来。
张勤走到窗边:“通话清晰度,比公司那块砖头高一个数量级。”
“太好了!”齐越在那头狂喜。
“但功耗还有待提高。”张勤一盆冷水泼下,“理论待机不十二小时,连续通话撑不过两小时。”
电话那头的声音瞬间变了:“是……电池技术到顶了。”
张勤言简意赅,“别在电池上死磕。从系统底层、芯片算法上要效率。”
“另外,这块屏幕只是开始。下一步,让它能显示文字。”
“文字?”齐越懵了。
“对。非即时文本通讯。”张勤的思维已经开始跃迁,“通话是实时同步,文字是异步数据包。去算算两者的资源消耗差异。”
电话那头陷入了沉默。
许久,齐越颤抖的声音传来:“我……我记下了!张顾问,我马上立项!”
“先卖手机,活下去。”张勤提醒他,“有钱,才能烧研。”
她看了一眼挂钟。
“杨教授的号给我。”
挂断,再拨。
“小张顾问!”杨教授洪亮的声音里全是笑意。
“杨教授,新年好。”
“好!接到你的电话,这个年,好得不能再好了!”老教授感慨万千,“第一台样机拨通电话那刻,整个实验室,几十个老家伙,全哭了。搞了一辈子通讯,一直在别人屁股后面吃灰,现在,我们终于有了比他们先进一代的东西!”
听着老人的哽咽,张勤眼眶也有些热。
“杨教授,这只是开始。”
“对!只是开始!张总工有什么新指示?”杨教授立刻切换到工作状态。
“三件事。”张勤语极快,“第一,推动我们自己的gs标准。第二,专利壁垒,国内国际,全部筑起来。第三,为它建立一个生态。”
“生态?”
“信息是第一步。未来,它是每个人的信息中心、支付工具、娱乐平台……”
张勤话音未落,桌上那部内线电话响了起来。
她心头一凛。
“杨教授,先这样。”
她挂断手机,拿起电话听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