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90年,一件衣服289
确定了升非的牌子可以进金陵的那家商厦,没两天,王闯便带着两个同事和公司的公章一起,又去了金陵,签正式合同,同时考察商厦给的专柜的位子和铺面。
姜落也更忙了,不是在公司,就是在菊翔镇的作坊。
他要教作坊里的员工使用新机器,要和章宁福商讨衣服的款式丶做工走线丶用什麽布料,还要去找的工厂,让人去给他做衣服的商标和纸质吊牌,等等。
第二丝绸厂,就厂里改制的问题,又开了一次员工大会。
章香萍丶姜建民在,白婷丶王军伟也在。
这麽多工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大家心里想的不同,心态和面上的流露自然不同。
厂长拿着话筒,把改制说得多好多好,工人们坐在下面,全都默默地听着。
永安百货,三楼卖发卡发箍的升非专柜,莫婉珍正招待一个女士在柜台前试用几款带钻的高价发卡。
她有巧思,会给客人编好看的辫子,配上好看的发卡,几乎没有女士会不喜欢,试用了就会买,常有人一买买好几个。
周围的几个柜台,总是莫婉珍这里生意最好。
学校,赵明时上课吃饭自习社团,作为大学生的学生生活充实而又自在。
这几天他黑白游戏机打得少了,经常跟着舍友方海晨去学生会。
他在那儿认识了一个大二的学姐,学姐高高瘦瘦的,肤色很白,笑起来有两个漂亮的酒窝。
浦东开发办公室,赵广源忙得脚不沾地。
某国企工厂的办公室,苏蓝也因为改制,非常忙碌,没空和同事聊天。
赵朔在路上,边开车边拿着大哥大打电话,和人聊项目。
小市场的楼後,如今变成了尤俊宇他们几人开货车过来给摊主们供货,忙忙碌碌,生意不错。
但尤俊宇几人精明,不怎麽好说话,时常就货的质量问题和摊主们讨价还价,不肯像当初的姜落那样,帮摊主们换货,总说卖出离手丶概不退换。
……
时间在走,每个人也在走,无知无觉地走在时代的浪潮中。
最近,姜落开车带着章宁福,一直在找做布的工厂。
他们去了海城和周边城镇的几家厂,姜落对料子都不太满意。
这些工厂的机器也不够先进,姜落想做他要的料子,这些厂也基本都做不出来。
姜落原本都想再跑趟温城了,无意间听说旁边江苏苏北的通城不久前开了家做纺织的大厂,姜落马上就带着章宁福开车往通城赶。
到了通城,找到那家厂,果然厂区非常大,也新,刚刚建成没多久,大门都比别的厂阔气。
而姜落开的虎头奔也阔气,算得上有头有脸,门口的保安一看就放行了,还用保安亭的座机打电话叫来了厂区的主任。
主任像当初的张志强一样,不敢轻待,打过招呼,寒暄过,听说姜落他们是冲着买布料来的,马上就殷切热情地领姜落和章宁福去工厂的车间参观。
姜落到了车间,见车间大,机器也新,全是他认识的进口德国货,就心知自己来对了。
去办公室坐,主任拿了布料的样板册子过来,递给姜落。
姜落翻看,章宁福也坐在旁边一起看,选他们需要的心仪的料子。
旁边,隔着茶几,主任擡着茶杯喝茶,顺便瞥了眼姜落戴表的手腕。
劳力士啊?
有钱。
还开奔驰。
海城人。
肯定是大款。
主任心里评估盘算,更不敢轻视。
就这样,布料供货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姜落又来回在通城和嘉定之间跑了几趟。
霍宗濯电话里说:“我倒也第一次知道通城那儿有这麽大的工厂。”
“全是进口的最新的织布机器,投资想必不会小。”
“厂开在通城,老板未必是通城人。”
“要麽很有钱,要麽太有人脉,能找银行贷到足够的资金。”
姜落哼笑:“你打电话不关心我,反而关心起工厂?”
“不愧是霍老板,看问题的角度都是大老板的角度。”
霍宗濯也笑:“我不关心你,天天给你打电话?”
姜落:“现在在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