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免费阅读 > 第46章 第 46 章 一千营养液加更(第1页)

第46章 第 46 章 一千营养液加更(第1页)

第46章第46章一千营养液加更

章台宫的铜兽在寒气中寥寥生起白雾,始皇帝案前的奏折堆积成了小山。

从竹简换成纸张,确实节省了很多处理政事的时间。始皇帝还没有体会到纸张的其馀妙用,但仅此一点也足够他放松许多。

林凤至目前産量不高,不能全面供给官府,只能先仅供始皇帝使用。

始皇帝召见了扶苏。

扶苏近日来为种植冬麦的事忙得不可开交。亲自上手了农耕事宜之後,才发现这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他作为长公子,自幼生长在于咸阳宫阙,接触的是典籍丶儒生丶权谋和礼乐。

他直接面对了大秦最广大的群体——农民。播种丶管理丶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凝结着汗水。他深刻体会到农民在沉重赋税和徭役压力下维持生计的不易,这远比奏章上的数字更能触动心灵。

曾经书本上的“重农”思想变成了具体的行动。秦以耕战立国,粮食是支撑庞大帝国机器的绝对命脉。亲自参与粮食生産,让他切肤感受到农业对于国家存续和强大的极端重要性,深刻理解“农为邦本”绝非虚言。

他在农官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节气丶观察土壤墒情丶了解选种丶应对病虫害和旱涝灾害等等农业相关知识。

这迫使他从理论走向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管理种植冬麦并非单打独斗,涉及到协调人力丶分配工具丶安排农时进度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农业的核心不仅是土地和技术,更是人。他更能理解体恤民力丶爱惜民生的极端重要性。

亲自管理种植冬麦,对扶苏而言,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向下扎根的历练。它拉近了他与帝国真实面目的距离,使他从高高在上的储君候选人,变成了一个脚踩泥土丶理解民生疾苦的潜在统治者。

它填补了宫廷教育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大鸿沟,赋予了他书本和朝堂无法提供的实践智慧丶务实精神和微观管理能力。

别人对他近期的成果满不满意他不知道,他自己是挺满意自己的改变的。

他所想要的仁政也不再虚浮于表面,而是有了更精准的目标。

甫一进入殿中,就被劈头盖脸扔了一道折子。

扶苏不明所以,但很诚实地滑跪。

父子相处多年,他也算是了解他阿父的脾性。有时候不顺着他父皇,只不过是心中坚守的准则不同。

这样无缘由地扔折子,一定是他这边出了大的差池。

他一边跪着一边打开折子看。

上面写着关中某县县令,未按照农官指导,在恰当的时日栽种麦子,又未按照播种的深度加深三寸,导致麦子未能及时发芽。

整个县都是如此。

他们认为秋种春收有违天时,是为妖稼,又不敢明面上反驳来自朝廷的命令,于是想出了这个阳奉阴违的法子。

扶苏派去的农官被他们蒙蔽,竟未查清也未上报,听信了该县县令的措辞,一个劲儿地钻研哪里出了问题。

他从麦种找到土质,又从天气找到肥料的比例,就是没想到是人心的问题。

直至今日被始皇帝揭露在他的眼前。

这是扶苏的失职,扶苏承认。他还未俯首谢罪,马上又被折子上的下一句话惊骇到。

上面说,他信任的儒家背刺了他。

什麽叫做“宿根越冬乃得嘉穗,犹君子守节终遇明时”?

所谓君子守节,岂非暗喻等待明主。什麽时候是明时,他一去推广种植冬麦就是明时,那把始皇帝放在哪里了?

什麽又叫“公子施仁政于井陌”?

公子施仁政,那皇帝便是暴政吗?

这在始皇帝眼里与谋逆有什麽区别?

他每每都在强调是奉陛下之令,巡视时也带着陛下所赐的节信。弱化自己在整件事中的地位,尊崇父皇的决定,表明自己只是执行者。

儒家是想干嘛?眼见着父子关系有所缓和,迫不及待想要让他决裂吗?

扶苏伏地,沉声道:“儿臣请罪。”

始皇帝批阅奏折的效率t上来之後,在休息的间隙也有心思逗一逗蒙毅送的那只鹦鹉。

鹦鹉吃得好了,长得毛光水滑,现在是真飞不起来,一个劲儿地谄媚:“陛下圣恩,陛下圣恩。”

始皇帝修长的指节曲起,拂过鹦鹉身上亮丽的羽毛,眼睫轻擡:“你罪在何处?”

他的声音并不高,却让满殿的人屏息。

章台宫烧着地龙,扶苏手脚却发凉。

此刻他的头颅紧贴宫砖,他慢慢擡首,望向御座上的始皇帝,他说:“臣有失。儿臣监农政而吏害稼,虽非亲为,其罪在臣。请削封三百户,夺车骑仪仗,以谢天下百姓。

“臣有罪。罪在耳目壅塞,罪在德薄招谀,罪在惑乱黔首。儒生假臣之名倡‘守节明时’,此乃曲解天时也。陛下扫六合正四时,今即煌煌大清明时,何待之有?儒生所言臣‘施仁政于井陌’,一派胡言。关中冬麦抽芽皆是因陛下与神使授新法与农具,谁人不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