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叫什么 > 第54章 第 54 章 神使请随我进宫吧(第2页)

第54章 第 54 章 神使请随我进宫吧(第2页)

连坐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迫使官吏宁可错判丶重判,也不敢轻判。执行肉刑时,现场的惨状也让他们心理负担极重。这也是难免的,一般人看到自己同类被凌虐,是会推己及人丶很难産生什麽正面的情绪的。

于是,当雄伟的君主有意废除肉刑的时候,这些缄默的官吏终于发出了他们的声音。

蒙毅也惊奇地发现,赞同修改律法的人竟然不在少数。

他寻了个相熟的小吏,询问他对更改令法的意见。

那小吏踌躇半响,思来想去,觉着蒙毅不至于钓鱼执法,索性坦言道:“蒙上卿,同僚若是犯罪,在下可能不知情却被牵连;押送刑徒途中有人逃亡,全队官吏可能都要被处死。若是真能废除连坐,又何至于令我这般自危?我身为官吏尚且惧怕,更何况普通人。”

蒙毅执法严明,恪守法度。此前因此与赵高有过龃龉。听完小吏的话,他也不由得恍然,废除肉刑和连坐丶改变严刑峻法,对普通人来说是带来了切身的丶实实在在的好处的。

他加入了修改律法的队伍。

虽然工作忙了许多,但他更深切地接触到了普通官吏乃至普通人的世界。

林凤至惊讶之馀又觉得在意料之中。

嬴政就是这样一个敢为人先,发现问题立刻改正的帝王。只要你说服他,即便是盛怒,他也会采取你的意见。

当初嫪毐叛乱,始皇帝的母亲赵姬为其大开方便之门。平复嫪毐之後,嬴政将赵姬驱逐出咸阳,迁往雍城的萯阳宫囚禁起来,几乎断绝母子关系。

他还下令:“以太後事谏者,戮而杀之,蒺藜其脊。”意思就是说:有敢为太後之事进谏的,一律处死,还要用蒺藜刺穿他们的脊背。

尽管他下了严令,但仍有人冒死进谏。先後有二十七位大臣因进谏而被处死。

来自齐国的客卿茅焦继续冒死进谏。他并没有直接批评嬴政不孝,而是从政治和战略高度分析利弊。

“陛下您的行为让天下人认为您嫉妒丶不慈丶不孝丶像暴君夏桀商纣一样。各国若因此事而不再向往秦国,谁还会来归附呢?我为您感到担忧!”

茅焦的话点醒了嬴政。他意识到,“孝道”是当时重要的政治道德标杆,即便赵姬有错在先,对母亲不孝还是会严重损害他作为一国之君的形象,让六国之人认为他是暴君,从而阻碍他统一天下的大业。

简而言之,他还需要孝道这块大旗。

于是他从谏如流,捏着鼻子亲自前往雍城将母亲赵姬迎回咸阳。他将赵姬安置在甘泉宫,恢复了她的太後身份和待遇。

林凤至出神地想,那真是太好了。

严苛的秦法,终于要为辛苦生活的百姓们开一道口子了。

“说来,扶苏公子自冬麦丰收之後,也在研读大秦律法,多次去咸阳学宫中听张苍等人讲学。”

林凤至对此也有所耳闻,说一千道一万,她至今留在咸阳除了寻找回去的方法之外,不就是想着要以自己的知识去改变和建设大秦吗?

如今听闻大秦上下一心,仿佛回到了为了一统六国而努力前夜。每个人都为了明确的目标而奋进,第二天就能看到希望的浪潮涌现。

这样的心气神,再一次,出现在了大秦。

“扶苏?”林凤至困惑,是什麽让崇信儒家的扶苏接触和深入学习法家思想。

而且,在林凤至印象当中,扶苏还是那个因为淳于越触怒始皇帝被禁足的扶苏,几月不听消息,竟然转投法家了吗?

蒙毅神色微敛,神使不在乎朝局如何变化了。此前纵然咸阳宫中有千变万化,都会主动地接收相关的讯息。

而如今,扶苏入咸阳学宫深研秦法月馀,她竟似乎才知晓此事。

她在咸阳学宫读书的族人呢?连祁也不关心了吗?

蒙毅心中波澜叠起,面上却笑道:“公子为陛下有意废除肉刑而欢欣。”

扶苏本就主张怀柔,担心严刑峻法会导致天下民心不稳,废除连坐和肉刑,完全合乎他的理念。

再加上嬴政在冬麦一事之中也彻底地点醒了他,他深切地意识到,儒道法墨,一切都是为了大秦的延绵而存在。不独乎儒家抑或法家。

然而他内心深处存在的仁并不为冬麦一事産生的波折而消磨,反而因为更加贴进民衆而愈发火热和真挚。他更深切地看到了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们,了解了他们的痛苦。

他的能力丶手段比不上他的父亲,但唯有看见黔首丶认识黔首丶想要善待黔首这一点,他自诩在他父亲之上。

为此,他不惜顶着某些朝臣和宗室若有似无t的嘲弄,请求始皇帝让自己加入废除肉刑和连坐的人员之中。

林凤至的目光变得柔和,她瞥过端庄肃穆的陶俑,看见正在制作兵马俑的衆多民夫,还有更远的丶默默挥洒着汗水的人们。

她似乎想说什麽,最後什麽都没有说,只是说:“走吧,我们入宫吧。”

-----------------------

作者有话说:非常抱歉消失了一个月,辜负了一直在等待的各位读者。

九月,我的工作内容有了变化。我在适应新的工作内容。刚开始无法兼顾工作和写作。

再次对等待的读者表示抱歉。

这篇文是我第一次写到二十万,而且也进入收尾阶段了。我会按照大纲继续写下去。

最後,以表歉意,发放一些红包,评论即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