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是什么 > 第49章 第 49 章 与嬴政相辩(第2页)

第49章 第 49 章 与嬴政相辩(第2页)

这个问题,如果是刚刚穿越到秦代的林凤至,她可能答不上来。现在她已经成长了,她切身在时代的洪流当中生活,结合後世所学的知识,敏锐地捕捉大秦用人制度的不合理之处。

“军功爵制”被认为是秦国强盛丶统一六国的重要制度保障。它规定爵位丶田宅丶奴仆的赏赐均以军功大小为依据,理论上打破了世卿世禄的贵族垄断。

实际上,普通士兵需要斩杀敌军军官或者贵族才能获得爵位,士兵首级通常只能换取赏金或者赎罪。一般民衆的爵位通常只能到第八丶九级,难以进入真正的决策层。

军功爵制更像是一种高效的战时动员和资源控制工具,而非纯粹的平等晋升阶梯。它对普通士兵的激励有限且困难。统一後,大规模战争结束,对普通人而言,凭军功获爵的机会锐减,主要的上升通道变窄。

“以前养士之风盛行,孟尝君门下有门客三千,纵然有滥竽充数之辈,却也有能人贤才。此前七国之间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各家弟子皆可游说诸侯,士人尚且可以t通过才能丶学说获得阶层的跨越。废除分封制之後,士人失去成为门客丶卿族的出路,大秦以吏为师丶又禁止私学,陛下把这一批可以拉拢的人推远了呀。”

旧日养士之风,固然有鸡鸣狗盗之徒,但其伟大之处在于它的“冗馀”和“包容”。孟尝君未必需要每一个门客都去救国救民,他养着会学鸡叫的,养着会钻狗洞的,也养着冯谖这样目光长远的国士。正是这种看似低效的“浪费”,在关键时刻储备了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

而大秦,一切都讲究效率丶有用。无用的学说?废弃。无用的士人?黜落。无用的旧贵族?摧毁。这像一把最精密的尺子,量出了所有合格零件,却将一切不合规格的丶看似无用的“冗馀”和“潜力”全部切除。

他得到了一个极其高效的官僚机器,却失去了整个社会的弹性丶缓冲和创新的土壤。六国士人并非全是恋旧的蠢人,他们只是发现,自己在大秦这座崭新丶宏伟丶但门窗极其狭窄的宫殿前,找不到入口了。

始皇帝维持着原来的动作,眉毛都没有动一下。

“神使你只看到了孟尝君门下的三千鸡鸣狗盗之徒,却看不见朕的朝堂之上,李斯(楚人)丶尉缭(魏人)丶冯去疾(韩人後裔)丶蒙恬(齐人後裔)位列三公九卿。说朕推远了士人?荒谬!朕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比做门客丶当卿大夫更广阔丶更公平丶更伟大的通天之路。”

所谓门客三千,不过是孟尝君等贵族蓄养的私兵丶谋取私利的工具。他们眼中只有其主,何曾有国?苏秦张仪之徒,朝秦暮楚,凭口舌之利挑动天下兵戈,致使战火百年不息,此乃国之大害。分封制更是祸根,今日封卿,明日便可裂土封王,与中央抗衡,天下何时能得真正太平?

嬴政扫灭六国,铲除的就是这些滋生战乱丶分裂国家的毒瘤。天下只有一个中心,便是咸阳;只有一种权力,便是他的皇权。他自诩这才是止戈为武,这才是对天下苍生最大的负责。

若不是知晓神使对他政策的推崇,嬴政都要以为林凤至实为儒家弟子了。淳于越那帮人推崇分封制不是一天两天了。

林凤至等的就是他列举朝臣这句话,她豁然起身,直视着不怒自威的始皇帝:“陛下雄辩,举出了李斯丶蒙恬等人。然而,李斯是何时入秦的?是在吕不韦当权,先王未崩,秦国仍广纳天下贤才的时期。蒙恬家族是何时效忠的?其祖父蒙骜自昭襄王时便自齐入秦,为秦将数十年,早已与嬴姓宗室深度绑定。”

嬴政搜寻遍及身边的文臣武将,赫然发现被林凤至说中。他身边的重臣,不是嬴姓宗室出身,就是早早在天下一统之前就投靠的人。

嬴政顿时一噎。

他说:“朕的朝堂,只论功业与忠诚,不论来处与早晚。关东六国士人难以重用?不是朕不用他们,而是他们还未证明自己有被朕重用的价值。朕的丞相之位丶上将之印,岂能轻授于一群只知空谈旧制丶心怀故国丶却无尺寸之功于新朝的酸腐之徒?想要高位,就拿实绩来换。这才是最大的公平。”

不,林凤至心道。

再过十年也是一样的。

历史上始皇帝到死身边的重臣还是那一批人。只能说他对信任的人确实蛮长情的,但这也确实证明他的朝堂之中新鲜血液的流入太少了。

林凤至闭了闭眼睛,再一睁眼,言辞依旧犀利:“一国如同巨人,仅有筋骨,不过是能行动的骷髅。使其成为活生生的人,还需要气血丶经络与神魂。昔日百家争鸣,虽看似混乱,却是天下智慧奔流之气血。

“墨家工匠可造云梯,亦能造守城之械;道家之思可用于休养生息;乃至陛下所厌弃的儒家,其礼法观念,在天下太平时,正是化剑为犁,构建乡里秩序丶教化百姓安于生産的无上良药。我方才说陛下不该如此严厉惩治儒家,原因在此。”

始皇帝神色微动,似有感触:“神使缘何说朕没有将六国之民当作自己的百姓?朕的子民,皆需为帝国伟业出力。”

“南征百越用大部分不是楚人吗?修建陵墓的刑徒和民夫多数不是关东六国的吗?”

赤粟带着改良版的火药和章邯南下百越,刘季觉得有利可图,又能回家一趟,索性申请随军。刘季去百越,林凤至感觉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临去之前,二人对百越征军事宜的商讨被林凤至听见。她这才想起南征百越的兵源大部分为楚人。

至于骊山修建陵墓征发的人的来源,林凤至在骊山陵墓转了几月,哪个区域做什麽她心里门清。在骊山陵墓数月,她与多个民夫丶刑徒交谈,他们多数来自关东六国。

林凤至并不知晓,後世考古证明,骊山陵墓中的民夫刑徒,六国人占据大多数。

关中秦人的负担被加重在关东六国身上。

始皇帝亲手签发的徭役,又怎会不知。他目光沉沉,一言不发。

林凤至走上前去,慢慢说道:“陛下能征服天下,因天下未合;欲守天下,需天下归心。如今已是天下一统。时代变了,国与国之争变为朝廷与万民之治。治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所需的智慧,远比对内压迫丶对外征战要复杂得多。陛下用对付敌人的法家之术,来对待自己的子民。律法苛峻,徭役繁重,使得关东之民,未尝一日忘秦之严,而非念秦之德。陛下让万千庶民的心中充满了怨。”

陈胜丶吴广,一介戍卒,并非六国贵族,为何能振臂一呼而天下应?因为他们代表的就是被这套极致效率的机器所碾压丶所抛弃丶所逼至绝境的普通人。始皇帝的制度,为自己培养了最强大的掘墓人。

“陛下,我并非认为旧制完美。分封制会裂土,养士会养奸,百家争鸣会生乱。但陛下的解决方式,如同因噎废食。因为害怕分裂,就消灭所有地方活力;因为害怕混乱,就窒息一切不同思想;因为害怕无用,就拒绝一切冗馀和包容。

“真正的万世基业,不在于将天下铸成一个无声的铁块,而在于能海纳百川,将不同的力量化为己用。以法家为筋骨,奠定秩序;以儒家礼法治乡里,收拢人心;以百家之术充盈国库,丰富文明。让旧贵族在新朝中找到位置,让士人在太学中有路可走,让百姓在律法间有喘息之机。”

嬴政思索片刻,望进林凤至眼眸:“神使是想要朕仿稷下学宫建咸阳学宫,对黔首解禁,对其馀百家重用?”

-----------------------

作者有话说:*三次刺杀行为对秦始皇地域政策的影响-孙家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