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秦朝果然很有料 > 第27章 第 27 章 什麽林凤至从书案(第1页)

第27章 第 27 章 什麽林凤至从书案(第1页)

第27章第27章“什麽?”林凤至从书案……

“什麽?”林凤至从书案杂乱的竹简木牍中赫然擡首,神情难掩震惊:“你再说一遍?”

勇自己也很是惊讶,耐着性子重复了一遍:“胜宽之前写信去邀请的人已经到了,他们交谈时我听t见他们叫胜宽钜子。”

“。。。。。。钜子,小地方名人爆率还挺高的。”林凤至喃喃自语,她怎麽会不知道钜子是什麽意思呢。钜子可是墨家领袖,能号令墨家所有人啊。她想,胜宽嘴巴是真严,从头到尾都没有透露过一丝一毫。不知想到什麽,她继而兴奋起来:“来了多少人?”

“有二三十人。”

“这麽多?”林凤至一下站起身来,她还记得胜宽寄出信没两天,竟然就已经来了二三十人。墨家这麽多懂得技术丶会制造的人才,等她笼络收服这新来的一批人,何愁剩下的人不来。

她还停留在设想中的花楼织机丶粗盐的过滤系统丶龙骨翻车。。。。。。不是手到擒来吗?每个项目分多少人过去做她都想好了,既然来到她的地盘,就没有闲着的道理。

君不见被忽悠来的农家弟子们每日在柯络人学堂上完课後,还勤勤恳恳地到自己包办的试验田中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吗?

闲暇之馀,他们还自己总结经验,将这些年来在田地里得到的丶行之有效的种地方法编撰成册,彼此之间经过多方验证之後,慢慢将其编成耳熟能详的口诀,一点点地渗透入农人的耕作中。

种植葛麻,他们说:“葛喜阳坡,藤蔓粗长。清灌疏杂,灰肥撒旁。秋挖冬割留老根,春来新藤又满冈。”

种植水稻,他们说:“秧田精整,选种育壮。深耕耙平,埂固渠畅。浅水勤灌看天时,烤田除草禾秆强。基肥足,追肥忙,秋来谷满廪。”

种植苎麻,他们又说:“麻怕淹根,肥足土深。勤薅勤培,杆壮韧长。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强调排水丶深耕施肥丶中耕培土。。。。。。

短短一句口诀,将苎麻的耕作要点全部说清楚了。选地丶栽种丶施肥丶管理,甚至于收割时间都和柯络人一直种植的水稻联系在一起。

而之前将那农家弟子留下的肥料这一块儿,如今也是成果颇丰。粪肥丶绿肥丶草木灰已经在农业耕作当中排上用场。今年的作物生长,肉眼可见地喜人。

茂盛到什麽地步呢?

楚越地区本就以稻米为饭,以鱼类为菜。柯络人族地的水稻,在专业丶正确丶科学的指导之下,植株粗壮,分蘖良好,生长均匀,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不说那些在柯络人族地做工的外族人蠢蠢欲动,昭氏族长见了也心动无比。

原本她允诺过昭氏族长,在湘君祠大巫挑战一月後昭氏即可使用斜织机,现在昭氏族长眼见着柯络人的火热,怎麽也没提,一直将族人留在柯络人的族地,也想着多学一些水稻种植的奇招。

林凤至与农家弟子商议过後,将口诀和目前编好的册子交给县令,由他安排一部分农家弟子成为千灵县的农官,在县里推行。

至于龙骨翻车的设想,也是在推行过程中农家弟子们遇到的问题而倒推出来的。

有些农田地势比河水高,河水上不去,农田需要灌溉的时候,就得农人一桶一桶水地挑上去,费时又费力。

湘水流域水资源充足,待看到农家弟子们汇报的问题後,林凤至脑子里就冒出了龙骨翻车。

原来的汲水工具还有桔槔和辘轱,但比起龙骨翻车,效率就远远不够看的。龙骨翻车一次性就能汲取相当体积的水量,适合大面积农田的灌溉,通过调整车身长度和倾斜的角度,也可以适应不同水源和农田之间的高度差。

而且龙骨翻车的操作也很简单。总的来说,自东汉龙骨翻车被毕岚发明以来,它对古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原本林凤至还想着,只有她和胜宽能够制造,勇勉强算半个技术人员,龙骨翻车可能要排到後面去。现在好了,这个时代最接近科学丶最懂技术的一批人来了。别管他们是楚墨秦墨还是齐墨,能干活会做事儿丶能够为劳动群衆减轻负担,就是好的墨家弟子。

她颇为激动,连忙问勇,说:“他们现在在哪儿?已经安顿好了吗?还有多馀的屋舍给他们吗?没有就现造。”

实际上,因为越来越多的外族人来到柯络人族地做工,县令早早征调劳役,修建了县城通往族地的路,也派遣了相关的吏员协助管理和征收赋税。这里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个容纳近千人的工坊。

林凤至知道工业对人口的吸纳能力是非常强大的,早早地预留了许多屋舍,空房当然有啦。不仅如此,为了让柯络人住得好,她还专门拨出三分卖布的利润,给柯络人的房子做装饰。

只看住宅区,根本想象不到,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个在温饱线上挣扎的蛮夷部族。

“他们先是去了织室,接着胜宽又带他们去了河边看水力磨盘了。”勇略略思索,想起几人的反应,又想笑又自豪,说:“说着什麽‘竟能如此’丶‘智者乐水’,又好奇是什麽样的人能做出如此巧夺天工的器械,说着就要来找大巫了。”

勇说的都有些保守了。

那些墨家弟子,有人激动到当场掏出工具丈量磨盘和叶轮的尺寸,歪斜着身子想要测算角度。

他们近乎狂热地看着运作中的水力磨盘,一边忍不住分析水流冲击水轮时的动量转换。

“疾趋而前,形之所奋。”

他们窃窃私语,当场讨论能否进一步优化齿轮啮合度,或者调整水轮倾斜角度以适配不同的流速。

感性的人热泪盈眶,他们想到水力磨盘能解放无数的舂米劳力,高呼道:“此械若传遍天下,壮者可耕战,幼者可习义,岂非为兼爱之道?”

于墨家弟子而言,水力磨盘不止是奇观,更是自然伟力与凡人智慧完美结合造福苍生的象征。当奔涌的河水推动石磨发出轰鸣,他们听见的是墨子“兼爱非攻”的回响。

当他们自胜宽口中听见林凤至还有无数个可以造福于黔首的设想时,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

于是,还没等林凤至去见他们,胜宽就带着墨家弟子来了。

起初,双方都还有些拘谨,直到林凤至从杂乱的书案上抽出一张画着水转大纺车的绢帛。

水力磨盘能研究出来,林凤至寻思着,能不能也顺便研究一下水转大纺车。

水转大纺车是宋元时期出现的産物,宋元水转大纺车能同时驱动三十二个纱锭,以目前秦代的技术水平来说,如此精密的器械几乎不可能实现。

但林凤至想,她又不是要一比一复刻,她想看看秦代墨家的极限在哪里,也想看看能否更进一步地改善黔首的生活。如果水转大纺车能够实现,她起码能实现湘水流域的黔首人人有衣穿。

她的设计图当然还未完工,所呈现出来的也稍显异想天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