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厨房滚滚浓烟乍起。
女使来禀时她吓了一跳,放下手中的账簿就赶了过去。
只见,平日里拿惯了刀剑的小将军竟是一头扎进了厨房。
他的脸被烟熏得灰扑扑的,平日里齐整的发也显得凌乱。
他端着一碗卖相实在是难看的梅花汤饼站在廊下,一见她来便兴冲冲地上前。
“娘子快尝尝!”
“若是味道不好为夫下次改进!”
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被人在意,被人捧在手心上的喜悦。
温聆筝的生母齐氏是温同文的原配。
她的外祖父是颇有建树的商人,她的外祖母只得她母亲一个女儿,受尽了丈夫的白眼。
以至于在丈夫要用女儿去换家中庶子的仕途时,她连反对的资格都没有。
齐氏嫁温同文,是温老太爷亲自定下的。
而温老太太属意的儿媳却是她娘家的侄女,如今温同文房中的小娘陆氏。
温老太太不喜齐氏。
除了陆小娘的缘故外,更多是因齐氏入府多年却无身孕,直到第五年才生下一女。
齐氏难産而亡後满一年,温老太太就为温同文相看了向氏为续弦。
“姑娘。”
“大娘子身边的庞妈妈来了。”
摇光捧着汤婆子掀开帘,一个慈眉善目的妇人跟在她身後进了屋。
向氏出身不低,其父乃是当朝礼部尚书,颇得官家信赖。
若非其母善妒,手段狠辣,害人性命,累及其名声,温家恐怕也高攀不上这门亲。
这庞妈妈是向氏的乳母,为人通透,平素颇受向氏倚重。
“四姑娘安!”
庞妈妈的礼向来挑不出错。
“大娘子心里念着姑娘,特差我来告诉姑娘。”
“三日後,柳大儒的课卯正开堂。”
“三哥儿到时会在宜秋院等着姑娘。”
“卯时咱们就得出发,姑娘可莫误了时辰。”
柳大儒的课?
这事温聆筝到颇有印象。
宣仁四年,永庆大长公主为家中幼女择师,所聘之人正是大儒柳庸。
柳庸声名在外,因此不少世家都极力想将家中子女送入其门下。
大长公主见此,也便率先向各世家发出了邀请,卖了诸府面子。
但因名额有限,最终能入学塾的无一不是盛京顶尖世家中的孩子。
而向家因着与柳家是姻亲的缘故倒也从中争得寥寥t两个名额,至于温家则是一个也无。
倒不是温聆筝妄自菲薄。
堂堂大长公主,当今官家的姑母。
那样的高门显贵,只怕并非是看不上温府,而是压根看不见。
难道是因为向家?
温聆筝心中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