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站在她记忆的彼端,是少女时最好的模样。
温聆筝笑笑垂眸。
她似是随意地挑拣了一只白玉钗向身後的摇光递去:“就簪这个吧。”
正摆着早食的玉衡馀光瞥见那支白玉钗,有些疑惑。
“这是姑娘第一次去大长公主府,同窗又都是世家子弟。”
“姑娘只用白玉钗,未免太素了吧?”
摇光妥帖地将钗子簪入了姑娘发中,一面去取衣裳,一面答了玉衡的话。
“初来乍到的,最忌当出头鸟。”
“咱们家不比那些钟鸣鼎食之家,太过出挑不过招人嫉恨,还是稳妥为上。”
摇光谨慎,温聆筝素来放心,只是这玉衡……
温聆筝叹息,到底是还小。
白玉做的枝桠;血玉雕的红梅;乌黑柔顺的发;再配上摇光准备的月白色衣衫。
窗外暖意遥遥一扫,平白添了几分清冷的书卷气。
既不惹人注目,也不显穷酸。
看着镜中的自己,温聆筝在赞赏摇光的同时也有些恍惚,只觉那镜中人像她,又不像是她。
“姑娘这是怎的了?”
玉衡笑嘻嘻地凑了过来:“莫不是被这镜中人的美貌晃了眼?”
被玉衡这一打岔,温聆筝方才满腹的长吁短叹顷刻间烟消云散。
她看着玉衡与摇光。
明明是同胞的姐妹,都是十二三岁的年纪,脾气却大不相同。
十二岁的玉衡爱说爱笑,十三岁的摇光却老成稳重。
那一岁的年龄差活像是有八九年的差距。
龙生九子,果然是有些道理。
温聆筝到宜秋院的时候,温世珍已经到了。
他看她的目光有些疏离,可礼数却很是周全。
“四姐姐。”
“三弟弟。”
在向氏的注视下上了马车,温聆筝与温世珍一路无言。
在温聆筝的印象里,自己这个弟弟是个极早慧的,十八九岁的年纪就已登科及第。
若非……
窗外人群骚乱,隐约熟悉的声音混杂在熙攘中透帘而来。
思绪一朝被截断。
温聆筝掀帘朝外望去。
大长公主府外,两辆马车,狭路相逢,皆不退让。
馀光瞥见那其中一辆马车上挂的牌子,温聆筝心下一沉。
是裴凝?
世家子弟中,与裴凝最不对付的,莫过于安平伯府的三姑娘——姚仲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