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
第二卷《暗影交锋》第五章
血腥气在林间弥漫不散,如同无形的幔帐,压抑着每个人的呼吸。顾铁山站在七具日军的尸体中间,拄着卷刃的大刀,胸膛剧烈起伏,不是因为疲惫,而是那股在体内奔涌的丶沉寂了太久的力量与记忆,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耿大山和小陈几人开始默默地清理战场,收缴武器弹药,将尸体拖到远处的深沟掩埋。他们的动作带着劫後馀生的庆幸,更带着一种对顾铁山近乎敬畏的信服。刚才那场短暂而酷烈的搏杀,彻底颠覆了他们对于“战斗”的认知。
沈兰君没有去帮忙,她走到顾铁山身边,没有说话,只是掏出一块干净的手帕,轻轻擦拭他脸上和脖颈上已经半凝固的血污。她的动作细致而温柔,与方才洞口的肃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顾铁山没有动,任由她擦拭。他闭着眼,仿佛在消化脑海中那汹涌而来的信息洪流。良久,他才缓缓睁开眼,目光不再是之前的空茫或隐忍的锐利,而是一种沉淀下来的丶深不见底的沉稳,如同经历过狂风暴雨後归于平静的深海。
“都想起来了?”沈兰君轻声问,这次问得更加具体。
顾铁山点了点头,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久违的丶属于军人的铿锵:“二十九军三十七师,赵登禹将军麾下,大刀队先锋营,营副,顾铁山。”他顿了顿,补充道,“喜峰口,我们守了七天七夜,弟兄们……没给中国人丢脸。”
他说得平静,但沈兰君能感受到那平静之下汹涌的悲怆与骄傲。她握住了他紧握的拳头,感受着他指节的坚硬和微微的颤抖。“都过去了,铁山。你还活着,这就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有新的战斗。”
顾铁山反手握紧她的手,力道很大,仿佛要从她那里汲取力量,又像是在确认某种真实。“是啊,新的战斗。”他擡眼,目光扫过这片陌生的北国山林,“这里,就是我的新阵地。”
夜幕彻底降临,山洞里燃起了小小的篝火,驱散着寒意和黑暗。为了安全,火堆被控制在最小,光线昏黄,映照着几张疲惫却异常亢奋的脸。
顾铁山靠坐在岩壁下,沈兰君仔细地为他重新清洗和包扎胸前崩裂的伤口。这一次,顾铁山没有再硬撑,他清晰地描述着伤口的感觉,甚至指点沈兰君如何按压xue位辅助止血。他对人体结构和创伤处理的熟悉,让沈兰君再次确认,那个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军官,真的回来了。
“接下来,有什麽打算?”沈兰君一边包扎,一边问道。她知道,记忆复苏的顾铁山,绝不会再满足于被动的潜伏和躲避。
顾铁山的目光投向跳动的火焰,眼神锐利:“鬼冢一郎动了测向车,说明他已经盯死了这片区域。江湾木屋不能回去了,甚至这附近百里之内,短期内都不能作为固定据点。”
他顿了顿,继续道,思路清晰得仿佛早已思考过无数遍:“我们需要化整为零,以更灵活的方式活动。但在此之前,必须提升我们自身的实力。以前是求生,现在,是要打赢。”
他看向围坐在火堆旁的耿大山丶小陈和赵小栓:“大山,你经验老道,熟悉山林,但对付成建制的鬼子,光靠打猎的本事不够。小陈,小栓,你们有血性,不怕死,但战场不是凭一股蛮劲。”
三人闻言,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如同聆听长官训话的士兵。
“从明天开始,我们一边转移,一边训练。”顾铁山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我教你们如何辨别鬼子的军衔和装备,如何判断他们的战术意图,如何利用地形隐蔽和接敌,如何布置简单的□□和陷阱,如何在运动中保持通讯和配合。”
他开始详细地讲解起来,从最基本的军事常识,到具体的战术动作。他随手拿起树枝在地上画出示意图,讲解如何利用交叉火力封锁隘口,如何以小组为单位交替掩护撤退,甚至如何通过观察烟尘和声响判断敌军的规模和距离。
他的讲解深入浅出,结合刚才那场遭遇战的实例,听得耿大山等人如痴如醉,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打仗还有这麽多学问,原来个人的勇武在科学的战术面前,是如此的单薄。
沈兰君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心中波澜起伏。她见识过顾铁山的身手,知道他非同一般,但直到此刻,听他系统地阐述军事知识,她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身边的这个男人,曾经站在怎样的高度,肩负过怎样的责任。他的归来,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强大的战士,更是为这支小小的队伍,注入了一个卓越的灵魂和大脑。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如同幽灵般在密林中穿梭,不断变换落脚点。而每一天,顾铁山都会挤出时间进行训练。他示范如何低姿匍匐前进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暴露,如何利用林中的天然材料制作僞装,甚至教他们几种简单有效的近身格杀技巧,那都是大刀队在战场上用无数鲜血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耿大山年纪虽大,学得却最认真,他发现自己几十年的山林经验,在顾铁山的点拨下,竟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小陈和赵小栓更是进步神速,尤其是赵小栓,仿佛天生就是当兵的料,对战术的理解和执行力远超旁人。
在一次休息间隙,顾铁山和沈兰君并肩站在一处高地上,眺望着远方隐约可见的黑龙江。
“等联系上杨政委,拿到新的指示,”顾铁山开口道,“我建议,将我们的交通站职能升级。不仅要传递情报,还要承担起培训基层军事骨干丶骚扰敌军补给线丶甚至配合主力部队执行特定任务的功能。”
沈兰君侧头看着他坚毅的侧脸,微风拂动她的发丝:“你决定了?”
“嗯。”顾铁山点头,“以前浑浑噩噩,只想活着。现在既然想起来了,这身本事,这条命,就不能只用来活着。兰君,”他第一次如此郑重地叫她的名字,“後面的路,会更难,更险。”
沈兰君迎上他的目光,嘴角微微扬起一个清浅却无比坚定的弧度:“从在上海决定北上的那一刻起,我就没想过要走容易的路。以前是你帮我,现在,是我们一起。”
她的手,轻轻覆上他布满厚茧的大手。
顾铁山紧紧回握,没有再说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烽火连天,他们不仅是夫妻,更是彼此最坚实的依靠,最信任的战友。记忆的锋芒已然展露,接下来的,将是更为凌厉的出鞘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