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鳞计划
第三卷《血沃千里》第六章
竹下弘毅的“怀柔”攻势如同缓慢流淌的毒液,悄无声息地侵蚀着饱受创伤的土地。而沈兰君制定的“逆鳞计划”,则像一根根淬毒的细针,精准地刺向这条文化入侵之蛇的七寸。
计划在极度隐秘中展开。小陈和几名机灵的战士,化装成山货客或走街串巷的货郎,潜入被日军控制的村镇。他们不再携带武器,怀里揣着的是沈兰君亲手编写的丶用最朴素语言写就的传单,以及几盒价格低廉丶却能暂时抚慰孩童哭闹的薄荷糖——这是对抗“日糖”的“抗联糖”。
夜幕成为他们最好的掩护。在狗吠间歇的深夜里,这些黑影如同鬼魅般活动。印着“吃了鬼子糖,忘了祖宗仇?”丶“鬼子的学堂是阎王殿,有去无回!”的传单,被塞进门缝,贴在井沿,甚至巧妙地混入竹下团队发放的“良民证”夹层里。
白天,则由那些潜伏在群衆中的“自己人”发挥作用。王婶,一个儿子被日军抓了壮丁至今生死不明的老太太,在领了“皇军”的旧衣服後,坐在村头大槐树下,一边纳着鞋底,一边对围过来的老姐妹唉声叹气:“哎,这衣服料子是不错,可穿在身上,咋就想起我那苦命的儿呢?也不知是死是活……”几句话,便勾起了周围人相似的悲恸记忆,将那点小恩小惠冲得淡而又淡。
李二狗,镇里饭馆的跑堂,耳朵灵,嘴巴严。他听到有僞军军官喝酒吹嘘,说竹下身边那个记录员,昨晚在妓院为了个粉头跟人争风吃醋,还甩了中国龟公几个大嘴巴,骂骂咧咧说什麽“□□猪”。李二狗不动声色,转头就把这话添油加醋,传成了“鬼子先生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压根瞧不起咱中国人”。
这些看似零碎丶微不足道的行动,汇聚起来,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暗流。竹下弘毅敏锐地察觉到了变化。来听他“宣讲”的人眼神不再仅仅是麻木或畏惧,多了些他看不懂的东西,像是嘲讽,又像是压抑的愤怒。他发放出去的画报,破损率明显增高。甚至有一次,他在“视察”一处刚刚“归顺”的村庄时,一个半大的孩子突然从人群里朝他扔了一块土坷垃,虽然没打中,却在他笔挺的长衫上留下了污渍,那孩子随即被大人捂住嘴拖走,但他那双黑亮眼睛里毫不掩饰的恨意,让竹下心底泛起一丝寒意。
“八嘎!”回到临时住所,竹下弘毅再也维持不住表面的温文尔雅,猛地将桌上的茶杯扫落在地,脸色铁青,“这些愚昧的□□人!冥顽不灵!一定是有人在背後搞鬼!是抗联的残馀!”
他立刻加强了与鬼冢一郎的联系,要求增派便衣特务,对村镇实行更严密的监控,尤其是对那些“煽动性言论”的源头,要严查到底。同时,他也调整了策略,不再仅仅依靠泛泛的“怀柔”,开始有针对性地利诱和威胁。
他派人找到那些家里有抗联亲属或者对日僞明显不满的家庭,进行“重点关照”。有时是深夜的敲门“拜访”,带着僞警察,进行一番“敲打”;有时则许以重利,承诺只要“检举揭发”抗联分子或者停止“散布谣言”,就能得到粮食丶工作,甚至保证其家人安全。
压力,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
王德贵再次传递出的信息,字里行间都透着恐惧:“……清查甚严,多人被传讯,恐自身难保……‘先生’们手段更厉,软硬兼施……”
沈兰君看着纸条,眉头紧锁。“逆鳞计划”初见成效,但也触动了敌人最敏感的神经,引来了更凶猛的反扑。王德贵这条线,风险已经极高,随时可能暴露。
“告诉他,近期保持静默,非必要不联系。保护好自己。”沈兰君对小陈吩咐道,语气凝重。她不能失去这个在敌人心脏里的眼睛。
同时,她也意识到,仅仅依靠散布传言和零星抵抗,已不足以应对敌人升级的攻势。竹下弘毅和鬼冢一郎联手,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正在系统地瓦解着群衆的抵抗意志。
“必须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沈兰君对刚刚带队跳出又一层日军封锁线丶前来汇合的顾铁山说道,“竹下这条毒蛇,必须除掉!否则,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土地,更是人心!”
顾铁山风尘仆仆,脸上带着连日征战的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如刀。他看了一眼沈兰君汇总来的关于竹下活动规律和护卫情况的情报,点了点头,语气斩钉截铁:
“那就砍了这条蛇的头!”
“逆鳞”计划,从最初的舆论反击,开始转向更为坚决丶也更为危险的斩首行动。文化战线与军事行动,在这一刻,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