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家的名字如何取 > 第49章 第 49 章 你是第一天看魅力巴黎(第1页)

第49章 第 49 章 你是第一天看魅力巴黎(第1页)

第49章第49章你是第一天看《魅力巴黎……

吉纳维芙被约翰的行为吓了一跳:“您还没看她写了什麽。”她也没动身去拿下期的稿子。

“这还用看?”约翰的情绪略有平息,叉着腰道,“能写出女主穿越原始社会的作者一定不缺令人眼前一亮的点子。”他抹了下刚才弄乱的发型,“唯一需要我考量的是发行後如何应对道德家们。”

吉纳维芙用全新的眼光打量着被股东交给她辅导的少东家。你别说,你还真别说,约翰兴许真就是吃这碗饭的,家学渊源:“那我把稿子拿给你过目下?”

“快去吧!”口渴的约翰自顾自地煮起咖啡,还不忘给吉纳维芙倒了一杯。

“谢谢。”吉纳维芙接过没喝,而是打量约翰的反应。

珍妮投给纪念刊的短篇只有两三万字,约翰看完都不需要两杯咖啡的功夫。

“我明白你介绍短篇时为何变得吞吞吐吐。”看完的约翰只觉得有郁气积胸,“太离谱了。老天啊!我居然有说这话的一天。”说罢点起海泡石的烟斗,眉宇被烟雾熏得晦暗不明。

“您觉得是好还是不好。”

约翰没有立刻回答,过了会儿才晃着头的道:“很难说。”他坐下把珍妮投给纪念刊的短篇又读了遍,“很难说啊!”

不同于本期刊上的《爱在原始前》,这部短篇色调阴暗,要素敏感,咋一看像恐怖小说,细瞧後才惊觉人间亦是地狱。

“《阁楼魅影》。”约翰念出小说的名字,“倒还真是恰如其分。”闻言又把本期刊的主推拿来对比,“同一作者写的,怎麽长篇名字土的让人没有翻阅的欲望。”

“因为这是我取的。”吉纳维芙毫不犹豫地承担责任,“作者直到交稿都没想好小说的名字是啥。”

约翰感到匪夷所思,细想後又可以理解珍妮为何不取书名——因为他灵机一动所想出的名字叫《原始恋歌》,那还不如吉纳维芙的《爱在原始前》。

“话又说回来,这部短篇真的适合搬上舞台。”

“有吗?”吉纳维芙接来一看,“还真是。”

阴暗的色调,涉敏的题材,加上充满矛盾感的人物设计与读着就具爆发力的台词……

吉纳维芙可以想象短篇搬上舞台的样子:“男主角挖开女主的坟墓,与腐烂的尸体拥抱长眠的结局会不会太猎奇了。“

“灵感源自历史事件。”约翰点着引言的话,“阿拉贡的胡安娜女王,哈布斯堡的卡洛斯二世都干过这事儿。再者,男主本就不大正常,女主也是。”末了,他还补充了句,“正常的也没有搬上舞台的必要。”

吉纳维芙:“……”还真是这个道理。

她又看向《阁楼魅影》:“要拿给法兰西喜剧院的法塔斯曼大师看一下吗?”除了他,吉纳维芙也想不出能作曲的人。

尤其是给颠到没边的小说作曲。

“我很好奇作者是在什麽样的精神状态下写出这本……”约翰捏着烟斗,搁那儿比划了半天都没找出个合适的词,“惊世骇俗的小说。”

他转而去打量自己的引路编辑:“你确定是十七岁的少女写的?”

吉纳维芙被约翰问的犹豫不决:“应该是吧!”她打听过珍妮的底细,觉得没人会给一个巴漂的少女代笔,代的还是这麽敏感的边缘小说。

“哦!”约翰的眉头随之一跳:“还真是挺意外的。”无论是从艺术性还是经济性上看,《阁楼魅影》都远胜那部刚连载的《爱在原始前》。“就是好奇她到底是经历了什麽,以及能否稳定産出高质量的小说。”

搞文艺的很容易就陷进自己的作品里。画家如此,作家亦然。

不提到好,一提便让吉纳维芙想起珍妮的年龄。

是啊!

十七岁就写出这种癫狂小说的,很难不去好奇她的心理健康。

“您说的对。”吉纳维芙越想越急,“您应该与博林小姐见上一面。”

…………

阿贝拉的资金不裕,不可能在新刊上架的第一时间就买来品鉴。事实上,她也不必自己去买,因为克利夫街的妓|女一直都是《魅力巴黎》的忠实粉丝。即使有人不看这刊,为了跟进当下潮流,以及与客人攀谈,她们也会买来充面。

然而不管克利夫街的妓女们是何时买到本期刊的《魅力巴黎》,阿贝拉在下班前都必须压抑着内心的好奇。

也不知是上帝体谅忙成陀螺又急得不行的阿贝拉,还就是那珍妮确有两把刷子,仅这一个上午的功夫,阿贝拉就出门跑了六趟,全都是给顾客买最新一期的《魅力巴黎》。

更离谱的是,委托她去买杂志的人里只有两个女人,更多的是好奇本期到底推了什麽小说的社交新人——因为他们追求的贵妇要麽是《魅力巴黎》的忠实粉丝,要麽被茶会姐妹带着去看《魅力巴黎》。

“不是……这种东西也有人看?”咖啡馆里有人看了几页就疯狂吐槽,“正常人能写出这种……”

他不知要如何形容自己的感受。

一旁的读者很奇怪道:“你是第一天知道看《魅力巴黎》?这不过是原始版的摄政言情?”

更有甚者嘲笑他在大惊小怪:“你都看《魅力巴黎》了,难道还要别人挑明你是为何买这杂志?”说罢他还给出自己的阅读评价,“我倒是很欣赏这部小说的作者。”点子真是有够新颖的,也够清楚杂志的读者想吃什麽。

“更好评的是小说的插图。”

人的本性就是嘴硬,梆梆的硬。就好比是人人都骂萨德侯爵,但不妨碍他的作品在黑市上一本难求,里头包括把他批成恶魔撒旦的道德标兵。

可以说是很有生活。

赞叹的人约四十出头,衣着朴素,斯文有礼。他关注的不是小说的内容如何,而是在惯例上给小说增加更多插画,显然是把受衆的癖好捏的死死的。

老天啊!

赞叹的人越翻越想见见杂志的女主编,问问是谁提出了给小说配大量插图的天才意见——这简直是大衆小说的点睛之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