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暴击还在继续:“剩下的那个不知道要印上谁,所以就没有管它。”
“那可真是太遗憾了。”珍妮把自己的杯子放回到托盘上。
抛开没有人像的茶杯不谈,这一套还挺和谐的。
……
珍妮从意大利语的儿童读物里擡起了头,她已经对神父的困惑见怪不怪:“这篇又有什麽问题?”
因为投给《魅力巴黎》的结果还没有出来,珍妮便把神父喜欢的侦探小说压了又压,应该是有待价而沽的意思。
“我有控制瓦伦丁诺神父的戏份。”奇怪的是,神父在这本小说里最不喜欢的就是瓦伦丁诺神父。
“讨好教会的意图也太明显了。”好吧!神父比她想得还要讨厌这个正面角色,“跟个假人一样,完全没有人情味。”
“这不是为避免警察找上门吗?”珍妮知道巴黎有种编外警察是干黑活的,“您也不愿我被关进巴士底吧!”
“……”这理由真是充分到无懈可击,“好吧!这不算是你的错。”
末了,他又还是忍不住道:“但我还是讨厌那个絮絮叨叨的瓦伦丁诺神父。”
“所以您这次又有什麽问题?”珍妮记得最新章的角色是以开膛手杰克为原型,而且加了她最钟爱的吸血鬼元素。
“新章节是我最喜欢的。”珍妮等了半天都没等到神父发表意见,“老实说我很难想象有人不会喜欢这篇。”
“好极了,我很荣幸成为提出反对意见的第一人。”神父笑道,“你这篇还没有投稿吧!目前只有我和你……”
“还有路易。”
“……对,还有路易读过这本小说。”神父觉得有点奇怪,“路易又说他很喜欢这章故事?”爱德蒙在近期不是忙着运转“基督山伯爵”的马甲吗?怎麽有空接触珍妮。
“我去歌剧院区的咖啡馆找阿贝拉聊天时遇见了他。”珍妮还曾好奇忙得脚不沾地的爱德蒙是怎麽有空跑到对岸去喝咖啡,结果得知圣奥雷诺区的蒙代戈夫人经常会到这边逛街。
对了,蒙代戈夫人原名梅尔塞苔丝·尼·赫蕾拉,她还有个儿子叫阿尔贝。
得,这还有啥可奇怪的。
珍妮记得原着的结尾是男主带着海黛彻底消失。现在的海黛才三岁大,她的父亲阿里总督应该活着,也不知丧天良的费尔南是否已出卖总督,然後把可怜的海黛卖给帮皇帝纳妃的奴隶贩子。
一时间,强烈的道德感将珍妮压得说不出话——也许她该救救海黛。
基督山伯爵比原着里更早逃出伊夫堡,那海黛以後怎麽办啊!难道要在苏丹的後宫孤老而终。
神父瞧着珍妮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还以为是担心自己的评价打击到她:“也不能说不好看吧!就是……就是……”
神父挠着日益稀少的头发,琢磨着要怎麽说才不会加剧珍妮的沮丧:“……我很好奇你是从哪儿获取灵感。”
前几篇还比较“正常”,多是仇杀丶情杀等“普通”案件。直到珍妮搬出了个连环杀手,神父那是三观都被震撼到了:“这未免也太残暴了。”他很怕在小说面世後,真的有人效仿一二。
“……那当然是书里获取的。”珍妮被神父的话转移了注意力,“然後就是民间传说。”
“传说?”
“比如巴托里伯爵夫人的吸血传言。”珍妮憋了好久才找到一个勉强信得过的解释。
“巴托里?伊丽莎白巴托里?匈牙利的那个?”神父听了很不屑道,“那都是谣传。”
“谣传?”
“匈牙利那时正跟土耳其打仗呢!年轻的女孩是战场之外的重要资源。”神父的话很难听,却也道出社会运转的一大现实,“匈牙利巴不得让育龄妇女一胎十个,怎麽可能放任一名女伯爵杀死上百年轻女性?”
神父还提出他的个人观点:“估计是哈布斯堡家干的。衆所周知,巴托里伯爵夫人是加尔文宗的拥护者,她的舅舅与哈布斯堡家的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竞选波兰国王,侄子特兰西瓦尼亚亲王又是神罗的反对者。”
“听起来很有道理。”
“更有道理的是巴托里伯爵夫人的吸血指控是在她死了近一百年後才首次出现。”神父是虔诚信徒,但也觉得教会经常不干人事,“估计指控她有罪的也很清楚很多证据站不住脚,或是干脆屈打成招,所以直至伊丽莎白。巴托里去世,她都没有被教会或是国王定罪。”
神父说完叹了口气:“可怜的女人。”他在胸口划了十字,结果听到珍妮冷不丁道,“那要是巴托里伯爵夫人真的成了吸血鬼呢?”
神父的眼睛瞪得像牛眼样大:“你可别去污蔑她啊!”虽然知道珍妮不是那种人,可神父也想不出珍妮会把伊丽莎白。巴托里塑造成何种模样。
“……唔……要不写伊丽莎白。巴托里含冤死後尸体僵化,眼睛一直闭不上。污蔑她的人担心这位伯爵夫人死後真的化作复仇的吸血鬼,所用银做的十字架钉死伯爵夫人的心脏并封住她的棺材,使其无法逃离坟墓。”珍妮很快有了灵感,“一百年後,被屈打成招的三个仆人之一的後代因为负债累累而偷偷挖取贵族的陪葬,结果误打误撞地解开了巴托里伯爵夫人的封印。”
“听起来还挺有趣的。”神父赞成珍妮的创意,但也提醒珍妮记得奥地利的哈布斯堡还没下台,“你不会把哈布斯堡的後人列入伯爵夫人的追杀名单吧!”
珍妮立刻不再想了:“好吧!这确实是一大难题。”而且还是关乎性命的一大难题。
神父重读侦探小说的最新章节。
他不相信珍妮是从伊丽莎白。巴托里的故事里获取灵感,但……
【总不会是取材自现实吧!】
神父决定换个话题,以免他在这种事上越陷越深:“你最近没新的作品?”除了写作,珍妮也就学习这一日常活动,所以她有足够的精力放到前者。因为跟学习相比,写作至少没那枯燥。
“有,但不过是大纲。”珍妮对平民剧院里的女演员念念不忘,试图在自己有了一点名气後,请她帮忙宣传小说:“您还记得上次去意大利小剧院里饰演情侣的女演员吗?”
神父是那里的常客,知道有个女演员出身不凡且追求者衆多:“尼尔?她是长得挺漂亮的。”
“对,就是尼尔小姐。”珍妮从乱糟糟的纸张里翻出她的短篇大纲,“这个就是为尼尔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