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真把今天的谈话禀明圣上了,这可真是百姓的福。
如果没有,就当随便聊聊天了。
想到这儿,她深吸一口气,脸上的笑容更真诚了些:
“那启老爷,我就斗胆随便说说,您要是觉得不对,可别怪罪啊。”
启文帝听后,笑着示意:“黄姑娘,但说无妨。”
黄雨梦指尖轻轻叩了叩桌面,脑中思索片刻后。
笑着开口:“启老爷,有句老话您肯定听过。
想要富,先修路。
但我觉得,比修路更根本的,是藏富于民,方为真富。
若把天下财富比作一池水,朝廷是行于水上的舟,百姓便是那托舟的水。
要是只顾着把水一个劲的往舟里灌,(这就像加税一样)。
水浅了,舟还怎么能行得远、行得稳呢?”
她往前凑了凑,语气更恳切:“依我看,强国的根基。
得从轻徭薄赋开始,让百姓手里能留有余财。
百姓有了余钱,才会想着添置新衣裳、买些好农具,甚至去镇上的铺子吃碗面。
这样一来,卖布的、打铁的、开饭馆的,各行各业都能赚到钱了。”
启文帝听后,握着茶杯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眼中满是难以掩饰的动容。
心中想着黄雨梦刚说的话:藏富于民,方为真富。
……水浅舟难行。
这几句话,竟如利刃般点透了治国的要害!
可如今北方蛮族环伺需屯粮,大河决口待修需银钱。
若真要轻徭薄赋,朝廷的用度岂非要陷入困局?
坐在一旁的沈相听后,眉头紧锁,就怕圣上听了黄雨梦的话,赶忙说道:
“启老爷,黄姑娘说的有些道理,但如今国库早已是捉襟见肘。
若再行轻徭薄赋之策,他日各州遇了洪灾旱灾,朝廷拿什么去赈济?
到时流民四起,岂不是要动摇国本?”
沈尚书也在一旁附和,面色凝重地说:“黄姑娘的见解固然新奇,可军饷是朝廷的命脉啊!
边境数十万将士若没了粮饷,军心一乱,外敌入侵谁来抵挡?
此事万万不可轻易尝试!”
黄雨梦听着二人的疑虑,脸上笑意不改,解释道:“先别急,我的话还没说完。
轻徭薄赋不是无徭无赋,而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就拿农户来说,往年一家六口缴完赋税,粮仓里只剩五十斤余粮,只能勒紧裤腰带度日。
如今赋税减了一半,粮仓能剩一百斤粮。
这多出来的五十斤。
他会拿二十斤去镇上换几匹粗布做新衣,再拿三十斤买了麦种开垦新田。
换布时,布庄的掌柜赚了银钱,就能多雇两个织工。
买麦种时,粮食铺也会多一些生意,会进更多的麦种过来。
如此一来,农户有了余粮敢消费,商户有了生意能扩张,这上下游的行当就都活泛起来了。
等新田丰收时,他家的收成翻了倍,就算税率低了。
缴给朝廷的赋税总额说不定比往年还要高!”
喜欢穿越到古代的我混的风生水起请大家收藏:dududu穿越到古代的我混的风生水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