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良冷冷道:
“好,那你现在把祁同伟在二王村干的所有事,原原本本说一遍。”
易学习吃了一惊:
“从头开始?”
高育良瞪了他一眼:
“我交代的还不够明白吗?”
这是命令!
易学习只好硬着头皮讲了起来:
“祁同伟同志刚到二王村第一天,就定了个规矩——谁随地吐痰,罚两分钱。”
“第三天就开始动手打人了——主要是村里几个地痞不服罚款,他就亲自上阵揍了他们。”
“连打了三天,这几个地痞不服气,就把附近村的混混都叫来了。”
“祁同伟又带着人打了三天……”
……
高育良听得一脸惊讶:
“这是真的?”
“他一个人真能撂倒五十多个地痞?”
易学习一脸正色:
“千真万确!后来他还带着全村人去跟隔壁小王庄抢水,一个人追着二十多人跑……”
高育良简直像在听传奇故事,他摆摆手:
“来来来,坐,自己倒杯茶,慢慢说!”
易学习连忙道谢,心里总算松了口气,这一关算是过去了。
等他说完,高育良才明白,自己的得意门生在流水县那可真是拼出了名堂!
用“锋芒毕露”、“霸气外露”来形容都显得太轻了。
给人的感觉是,他每到一个地方,就有一场硬仗要打。
奇怪的是,大家并不觉得祁同伟是个爱惹事的人。
就连高育良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可倒在他手下的,有五十三个地痞,两任小桥镇的镇长,还有一个庞大的宁家……
可别人偏偏觉得他和气、亲民。
高育良想了想,终于明白了原因——祁同伟从来不无缘无故惹事。
每回动手,都是有原因的。
换句话说,他不是好斗的人,而是不好惹的人。
“这小子,挺有意思。”
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只要和被打的人是一个圈子的,以后就没人敢轻易招惹他,因为知道惹不起。
但坏处是,总有其他圈子的人不了解他的底细,一不小心就撞上去,结果——还是被打!
易学习继续往下讲,越讲越顺。
高育良听得越来越入神,也越来越心惊——这真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能干出来的事?
如果是世家出身的子弟,他还能理解。
那种家庭出来的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要是聪明点,再加上资源支持,做到这个程度不算难。
可这是祁同伟啊!
没人比高育良更清楚他的出身背景。
他一边听一边回味,忽然想起一个问题:
“这么说,他一开始就瞒着你了?”
易学习点点头:
“是……”
然后又赶紧摇头:
“不是!”
高育良最烦这种吞吞吐吐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