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要害祁同伟,这些人全是丰收集团的员工或家属,绝不会生出恶意。
让他不安的是刚才那一幕。
他忽然想起去年的事:金沙县有个农民,开着农用三轮车,装了一整车土货非要送给祁同伟。
因为祁同伟替他们争到了赔偿款。
农民最实在,谁让他们日子好过,他们心里明镜似的。
这种事不是头一回。
还有几辆拖拉机拉着青菜萝卜来的,就为感谢农业公司签了合同,让他们稳稳当当挣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钱。
类似的事一桩接一桩。
许正阳怕的就是有人带头。
他不懂什么叫“头羊效应”,但他清楚,只要有一个开始送东西,其他人立刻就会跟着上。
今天这队伍要是乱了套,谁都走不了!
祁同伟一边和于波闲聊:
“今年是你一个人回来的?”
于波挠了挠头:
“哪能啊,我把全家都带来了。”
“去年年底他们来探过亲,回去后一家人合计好了,干脆过来干活。”
他语气里透着骄傲:
“我在公司干了好几年,分了小洋楼,住得开,孩子也能安顿。”
“两个娃这次都带来了。”
祁同伟点点头:
“咱们拼死拼活,不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个奔头么。”
“村里请的都是城里有名气的老师,自家娃上学不花钱。”
“你把孩子带来,真是做对了。”
其实孩子们上学不是真不用钱,借读费照收。
只是这笔钱不用工人掏,丰收集团全包了。
祁同伟根本不在意这点开销。
花点小钱换来人心归附,再划算不过。
人活着,图的不止是钱。
出来打工要考虑的事太多了,成年人肩上担子重。
尤其上有老下有小的,操心的从来不只是自己。
更多时候,牵挂的是孩子的健康和念书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祁同伟非要把学校和医院建在二王村的原因之一。
而这,也正是大多数人最在乎的事。
一个农业为主的城市,为何拼不过工业达的地方?
各方面的配套条件你根本没法跟人家比。
这样一来,谁还愿意留下来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道理就这么简单。
祁同伟和于波坐在村口闲聊:
“真打算在二王村安家落户了?”
于波咧嘴一笑:
“咱们丰收集团机会多,伟哥给的待遇又高,方方面面都替我们着想。”
“比老家那边强太多了,啥都不用自己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