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围绕农机厂的小企业,也有自己的员工,他们的日常三餐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于是,大家干脆统一从丰收食品公司采购,这也成了一项稳定的小收入来源。
在这段时间里,祁同伟的恩师——汉大的上官校长,特地从京州赶到吕州,既是道谢,也是来帮忙的。
依靠祁同伟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技术,上官校长顺利表了多篇重量级论文。
在八九十年代之交,锂离子电池还是全球科研的热点方向。
曰本在这方面进展迅,甚至将其称为“最后的技术壁垒”,严防死守,拒绝与国外交流。
然而,上官校长却意外地突破了这道壁垒,并成功制造出可商业应用的锂离子电池。
一时间,京州的日方人士都多了不少。
上官校长也凭此成果顺利当选院士,从此成为学术界的中坚力量。
而祁同伟作为他的关门弟子,也自然而然地受益于这位老师的人脉资源。
这次他特地来吕州,就是为了感谢祁同伟。
学生如此用心地帮助老师,做老师的除了帮他搭上线京州大学的资源,也没能帮上什么大忙,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可当他真正踏足这里,却愣住了——这真的是农村吗?
哪有农村能从幼儿园一直办到高中的全阶段教育体系?
还有配套的三甲医院分院——这还得感谢高育良对祁同伟的全力支持,直接让吕州中心医院在二王村设立了分院。
特别说明一下,从基础医疗水平来看,东大在这方面确实领先全球。
原因很简单,东大人口基数大,病患样本多,这让基础医疗技术得以迅展。
学校的建设、医院的设立、工厂的运转,这些都没能让上官校长感到震惊。
真正让他震撼的,是这里的福利体系。
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每天都能领取一瓶牛奶、一颗鸡蛋——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丰收集团专门养殖了上千头奶牛和山羊。
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也享有同样的待遇。
村子里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施工现场,因为资金充足,工程进度快得惊人——只要资金不断,进展度绝对乎想象!
上官校长看得真切,村里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两层小洋楼。
要不是隔壁还有几间住人的茅草屋,他还真以为自己穿越到了另一个时代。
他神情复杂地看着自己最得意的学生,认真地说道:
“同伟,有什么需要尽管提,老师一定帮你搞定。”
祁同伟沉思片刻,开口道:
“老师,能不能给我找几位计算机专业的优秀学生?”
上官校长一脸疑惑:
“这跨度是不是有点大?”
原本祁同伟是证法系的佼佼者,后来转了理工方向,还搞出了全球款商用锂离子电池——这是校长心里清楚的。
现在怎么又跳到计算机领域了?
祁同伟解释说:
“我这边业务铺得比较广,目前急需一套内部管理系统。”
“我自己学太费时间了……”
上官校长赶紧摆手:
“你的时间可宝贵得很,哪能这么浪费?再说,计算机也没电池那么有趣吧?”
“放心,这事我来安排。”
他从不怀疑祁同伟是位难得的高材生。
更不否认他是不折不扣的天才。
当初让祁同伟转来读研,其实他也没想到这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拿出如此成熟的产品。
简直好到让人难以置信。
祁同伟就是他做导师的最大骄傲。